当中国女排的姑娘们趴在赛场上落泪,而法国队则在欢庆她们时隔51年重返世锦赛八强时,这场1-3的失利显得格外刺眼。
这场被新华社称为“强攻不力是短板”的比赛,暴露了新一届中国女排最尖锐的问题。
在3场小组赛中,中国队强攻不够锐利的问题就有所暴露,而法国队主教练塞萨尔·冈萨雷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
法国队做了非常冒险的拦网和防守布置,他们通过凶狠的发球冲击中国队的一传,同时在拦防策略上重点封堵中国队的边路强攻,
几乎放弃了对中国队副攻的盯防,将全部赌注压在边攻上。
这种冒险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整场比赛,中国队的多名主攻、接应轮番上阵,但是总体强攻成功率不高。
吴梦洁34扣11中,庄宇珊20扣仅3中,伤愈复出的李盈莹也难以独自支撑进攻体系。 三人总得分不及法国主攻卡绍特单人22分的表现,边攻火力差距明显。
相比之下,法国队的三大攻手卡扎特、恩迪亚耶和罗塔合取62分,不仅火力点多,而且打得有节奏、有变化。
中国队缺少能一锤定音的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缺乏终结比赛的能力。
从历史战绩来看,中国女排似乎更擅长循环赛赛制。
在迄今为止中国队夺得的10个世界三大赛冠军中,采用循环赛赛制的世界杯赛占了5次。
近两年的战绩显示,巴黎奥运会中国队在小组赛3连胜之后淘汰赛首轮惜败于土耳其队,
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的首轮2:3负于波兰队,这次又是在小组赛3连胜之后淘汰赛首轮出局。
一场定胜负的淘汰赛既考验队伍和球员的技术水平,更考验球员们的心理调整能力和抗压能力。
年轻球员在高压下状态波动明显,庄宇珊小组赛场均18.3分,但对法国队仅得3分;唐欣对阵法国得分骤降至6分。
开局中国女排就失误频发,首局主动失误送出9分,一传到位率28%,第二局24比22领先时连续丢分,暴露年轻球员的心理波动。
欧洲球员有本国联赛、杯赛和欧洲赛事的多重锻炼,而中国队的球员们在高强度、高对抗环境下的比赛经验的确有所欠缺。
整个欧洲女排的球队正在从“几强独大”变为“群狼并起”,她们的联赛系统健全、国内杯赛频繁、球员经历高强度对抗。
法国队多名球员效力于意甲等顶级联赛,通过高水平联赛积累的实战经验,显著提升了球队的拦防体系和战术执行力。
国际排联区域办公室主管路易斯·亚历山大一直很关注中国女排。 在他看来,这支队伍的年轻球员有朝气、有潜力,尤其是小二传张籽萱让他眼前一亮。
他认为,从积累经验的角度,应该像中国男排一样让更多女排队员到高水平的职业联赛闯荡、历练。
随着职业联赛的发展,采用较长时间集训方式的队伍越来越少,大部分高水平球员会通过高水平联赛积累比赛经验,
而国家队主要通过短期集训和以赛代练来考察队员、磨合队伍,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发展趋势。
朱婷没有参赛的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位排坛顶级球星上赛季跟随科内利亚诺实现了俱乐部比赛大满贯,
收割了世俱杯冠军、意大利杯赛冠军、意大利超级杯冠军、意大利联赛冠军和欧冠联赛冠军。
朱婷入选了世俱杯最佳阵容和欧冠联赛最佳阵容,此外她在意大利联赛的进攻效率排名主攻手第一。
朱婷最近以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形象大使的身份亮相发布会,但对回归国家队的问题回应模糊:“康复从手术完持续到退役”。
不过她的手腕伤病已无大碍,能正常征战意大利女排甲级联赛,具备回归实力。
球队的“老中青结合”策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王媛媛、龚翔宇等老将虽经验丰富,但难担强攻重任;
李盈莹虽成核心,25岁的她仍需强力搭档;17岁的张籽萱等新星尚显稚嫩。 这种断层导致球队在胶着战中屡屡失势。
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过于单一,进攻过度依赖四号位强攻,副攻掩护、二打一等跑动战术罕见。
面对法国队的跳发球冲击,中国女排的一传体系频繁波动,全场比赛的一传完美率低于法国队约7%,严重影响了战术组织的多样性。
国际排联推出的“排球赋能”项目为有需要的球队针对性地提供教练、设施、信息等支持,
而小组赛赢了中国队一局的墨西哥队和淘汰赛战胜中国队的法国队都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
作为全球排球运动的管理者,国际排联希望帮助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队伍提高竞争力,改变过去只有少数几支强队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