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啊,你今年不是刚满60吗?养老金领了吗?”
“哎呀,不急不急,等秋收完再说,反正钱也跑不了。”
——谁能想到,就因为这句“不急”,老张差点把半年菜钱给丢了!
每年到了春天,我们小区的广场舞队伍里,总会多出几个新面孔。问起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刚满60岁的叔叔阿姨,本该高高兴兴去领养老金,却被一纸流程卡了壳。2024年3月,小区的张叔就遇上了这么个事儿:本来三月份生日,他想着等农忙结束再去社保所,一拖就是四个月。结果呢,每月230元的养老金,说没就没,总共920块打水漂。这可不是吓唬人,是明晃晃写在政策里的规矩。
根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5亿,但每年因未及时办理待遇领取手续而损失待遇的人数依然有增长趋势。这其中,多数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觉得“反正钱不会少”而疏忽大意。
不少老人还误以为,“我多缴几年,到时候一起领还能涨点利息”。但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完全是两套逻辑。如果你自己原因晚办手续,那之前没领的钱算自动放弃,国家一分钱都不会补发。而且,如果想延长缴费增加补贴,还得提前备案,否则政府那部分补贴也会泡汤。邻村的李大爷就是典型例子,本来差两年才能凑够15年的缴费期限,他直接续交2年,却忘记做延迟备案,该拿到手240元政府补贴全飞了,加上账户利息,一共亏掉近300块。
很多朋友可能要问:“难道不能像单位职工一样,把错过的钱一次性发给我?”很遗憾,根据民政部白皮书规定,只要属于个人未及时办理领取手续,无论什么理由,都视为自动放弃对应期间权益,不予追溯发放。这一点全国统一执行,没有商量余地。据国家统计局核准数据,仅2024年度南方某县,就有200多人因此平均少拿800多元,其中最长的一位整整损失2500元。
其实这些流程并不复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有经验的大姐总结出两个字诀:“查”和“办”。59岁临近60时先去社区或用手机查一下自己的缴费记录,看是否满足15年的要求。不够的话赶紧咨询清楚,是选择一次性补齐还是申请延期,并顺带把相关备案做好;到了生日当月,带着身份证、社保卡直接去窗口或者通过本地社保公众号在线操作即可,现在许多地方都支持线上申报,大大节省时间精力。一切顺利的话,下个月起银行卡里就能收到第一笔退休金啦!
有人觉得几百块、几千块无所谓,可对靠这份收入维持生活的大多数老人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小半年日常开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普遍在120-350元之间浮动,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每一分钱都关乎柴米油盐。如果仅仅因为“不懂”“懒得跑腿”导致权益受损,那真的是冤枉极了。
说到底,这事儿看似小,其实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将来的切身利益。“莫让辛苦攒下的钱变成空头支票”,一句话提醒所有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朋友们——该办的时候别磨蹭,有疑问早点咨询,不要等吃亏后才拍大腿喊后悔!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家有没有快到年龄却还没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的亲戚朋友?如果他们因此错过了一笔应得的钱,你会怎么提醒他们?#百家号银发科技# 关联‘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百科词条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