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A股市场,跟解封后的大学城夜市一样,人声鼎沸,烟火缭绕,到处都弥漫着一股“再不来就亏了”的躁动气息。
这股火不是凭空烧起来的,而是被一群西装革履的“气氛组”给拱起来的。
他们就是我们亲爱的机构分析师们。
你瞅瞅这阵仗,简直就是一场金融圈的“中国好声音”,导师们纷纷拍下抢人按钮,只不过抢的不是学员,是你的钱包。
先是广发证券的银行首席,一嗓子喊出来,未来“再也呼吸不到4000点以下的空气”。
好家伙,这话说得,不知道的还以为A股改卖瓶装空气了,而且还是高海拔无污染限购版。
这口气,比波音747的发动机推力都足,直接把市场的恐高症给吹跑了一半。
紧接着,国泰海通的策略首席方先生也登台了,直接把KPI定到了2026年,目标5200点,还给这波行情起了个特赛博朋克的名字——“转型牛”。
他那意思很明确:朋友们,别走啊,派对才刚开始,后面还有三层大蛋糕没上呢,现在离场的人,将来只能在门口闻闻味儿。
国内的导师唱高音,国外的同行也不甘示弱。
高盛,对,就是那个经常在你觉得市场要完蛋的时候跳出来说“我觉得还行”的高盛,在报告里也开始吹风,说中国股市的“慢慢牛”正在热身,预计到2027年底,主要指数还能再涨个三成。
你看,国内国外,券商投行,大家手拉手、心连心,组成了一个超级夸夸团,把市场的做多情绪值直接拉满,好像明天谁不全仓冲进去,谁就是跟钱过不去。
说句公道话,这帮人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的PPT里还是有几页干货的。
他们看多的逻辑,就像你妈劝你穿秋裤的理由一样,朴实且难以反驳。
第一,便宜。
A股的估值,尤其是跟自己历史比,跟外面那些妖艳贱货比,确实还趴在地上。
这就好比市中心一老破小,虽然旧了点,但地段值钱啊,稍微装修一下,就能卖个好价钱。
现在就是那个“稍微装修一下”的阶段。
第二,基本面在回暖。
经济这台大机器,虽然前阵子有点卡顿,但现在润滑油加上了,齿轮又开始嘎吱嘎吱地转起来了。
机器一转,上市公司的报表就不会太难看,盈利上去了,股价自然就有了底气。
第三,水龙头有放水的预期。
全球央行,尤其是美联储那边的态度开始暧昧起来,加息的鞭子收回去了,降息的胡萝卜若隐若现。
水多了,总得找个地方流,股市这个池子,自然是首选。
第四,老百姓的钱没地方去。
房子这趟车,大部分人已经挤不上了,或者不敢上了;银行存款那点利息,连通胀这只小怪兽都打不过。
一来二去,权益市场就成了为数不多的、看起来还有点盼头的选择。
这叫“居民资产再配置”,说白了,就是搬家。
这些逻辑串起来,确实能画出一张挺美的大饼。
机构们拿着这张饼,对着市场高喊“开饭了”,这本身没毛病,他们的工作就是干这个的。
但问题是,他们喊“开饭”,不代表你冲过去就能吃上席。
你得先问问自己,你是上桌吃饭的客人,还是桌上那盘菜?
历史这本错题集,我们翻了无数遍,但总有人喜欢对着错误答案再抄一遍。
每一次市场情绪高涨、大V们集体高歌猛进的时候,总有一批人热血上头,把密码器按出火星子,闭着眼睛就冲进去了。
他们买的不是股票,是“不能错过一个时代”的焦虑。
结果呢?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被甩在了高高的山岗上,站岗放哨,晚上关了灯,只能下一碗泡面,安慰自己“没事,价值投资,我是巴菲特”。
这种“关灯吃面”的悲剧,根源就在于把机构的“宏大叙事”和自己的“具体操作”划上了等号。
机构说4000点不是梦,那是基于一揽子股票、一个长周期、一个宏观模型的复杂计算。
而你,手里就那几只股票,你的账户就那一个数字。
你的梦,可能在4000点到来之前,就已经碎了一地。
监管层天天苦口婆心,说要搞“慢牛、长牛”,啥意思?
就是希望市场像个身体健康的壮年人,步子稳,走得远。
而不是像个打了兴奋剂的短跑运动员,冲刺一百米就趴下了。
慢牛的核心,是平稳,是结构性,是让价值回归,而不是让泡沫上天。
所以,朋友,越是这种时候,越得给自己脑门上贴张“冷静”的条儿。
慢牛,不等于普涨,更不等于闭眼买都能赚钱。
它更像一场残酷的淘汰赛。
那些前期靠着概念和情绪飞上天的“妖股”,那些业绩烂得像扶不起的阿斗的“绩差股”,在市场稍微冷静下来的时候,会第一个表演自由落体。
因为支撑它们上涨的,只有人心,而人心,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相反,那些真正的好东西,可能在派对最热闹的时候,正坐在角落里默默喝酒。
它们估值不高,像个老实巴交的程序员,不怎么会吹牛;但它们业绩扎实,或者有改善的预期,像个手艺过硬的工匠,活儿好。
当潮水退去,这些穿着裤衩的家伙,才是真正值得托付的。
所以,面对机构们的集体合唱,咱们正确的姿势应该是:
一方面,要承认大趋势。
别跟趋势对着干,水往低处流,钱往洼地走,这是规律。
市场中长期向好的大逻辑没坏,结构性的机会肯定有。
但另一方面,你的操作必须是“反人性”的。
当别人FOMO(害怕错过)的时候,你要FOGO(害怕追高)。
把那些涨上天、市梦率高得离谱的股票,从你的自选股里删掉。
你的战场,不在那灯火辉煌的舞池中央,而在那无人问津的打折清仓区。
放弃那种追涨杀跌、指望一夜暴富的赌徒心态。
学会在市场回调、一片鬼哭狼嚎的时候,像个秃鹫一样,冷静地寻找那些被错杀的、有价值的“尸体”,然后叼走。
这不性感,甚至有点猥琐,但它能让你活下去。
记住,投资这场游戏,活得久比跑得快重要得多。
机构们负责描绘星辰大海,而你,负责守护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立足价值,理性布局,在别人狂热时保持清醒,在别人恐惧时保持贪婪。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场名为“慢牛”的漫长马拉松里,稳稳地跑到终点,而不是在中途就被人抬下场。
毕竟,在这座大型魔幻现实主义游乐场里,能让你笑到最后的,从来不是胆子有多大,而是脑子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