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1-21 16:49 点击次数:161

郑智化称在机场连滚带爬登机?监控还原真相引争议

一个轮椅使用者在机场登机时遇到20公分的高度差,会是什么感受?台湾歌手郑智化给出的答案是“连滚带爬”。这四个字一出,整个网络都炸了锅,大家把同情的目光投向这位因小儿麻痹症需要依靠支架行动的歌手。不过,当深圳机场放出监控视频后,事情开始变得有点微妙了。

你说这事儿闹的,原本是一场关于无障碍服务的讨论,后来却演变成了一场罗生门。到底是机场服务不到位,还是当事人把情况说得太夸张?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一场登机引发的轩然大波

10月25日下午,郑智化准备从深圳宝安机场飞回台北。因为前面航班晚点,他要坐的那趟飞机没法停在廊桥边上,得停在远一点的地方。机场安排了专门给行动不方便的乘客用的登机车来接他上飞机。

登机车升到跟飞机舱门一样高的时候,麻烦来了。车子的平台和飞机门口的地板之间有个明显的落差,郑智化的轮椅推不过去,他的腿也迈不过这道坎。当时他心里那个急啊,眼看着飞机就在眼前,却像隔着一道鸿沟。

事后他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那个高度差有25公分,开车的司机态度冷漠,不肯调整升降板,就那么看着他狼狈地爬进飞机。“连滚带爬”这四个字,画面感太强了,一下子就把网友的情绪点燃了。评论区里全是对机场的批评声,有人说这是对残疾人的歧视,有人质疑机场的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

监控视频:事实还是另一个版本?

深圳机场的回应来得挺快。25日晚上,他们发了情况说明,承认服务确实有改进空间,同时还公开了登机现场的监控录像。这一放视频,剧情开始反转了。

画面里显示,下午2点37分左右,穿着机场工作服的司机把登机车开到舱门口,车子的平台和飞机门之间确实有个落差,大概20公分的样子。不过这可不是司机偷懒不想调,而是机场的安全规定就是这么要求的。你想啊,飞机在装货的时候会上下晃动,要是车子贴得太近,万一刮到飞机,那可就是大事故了。

紧接着,另一个工作人员推着郑智化的轮椅过来了,飞机里的空姐也赶紧出来帮忙。因为轮椅太宽,没法直接推过那个高度差,工作人员就扶着郑智化站起来,让他拄着拐杖慢慢挪过去,后面还有人护着轮椅,防止它滑动。整个过程看起来挺顺利的,也没看到谁站在旁边冷眼旁观。

这下网友们开始犯嘀咕了:这哪里是“连滚带爬”啊?工作人员明明全程都在帮忙。有人在评论区质疑,是不是郑智化把事情说得太严重了?也有人觉得,可能他当时真的很难受,所以用词比较激动。

从接受道歉到指责司机

面对机场的道歉和视频证据,郑智化在26日凌晨发了条回应。他说愿意接受机场的道歉,不再追究整体责任,不过话锋一转,又把矛头指向了那个开登机车的司机,坚持认为是司机的个人行为不当。

说实话,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机场很快就解释了,那20公分的距离是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的,司机完全是按规定办事。你不能因为觉得不方便,就说人家工作做得不对吧?

评论区的风向彻底变了。之前还有不少人支持他,现在大家开始觉得他有点不讲理了。“视频摆在那儿,工作人员态度挺好的,怎么还揪着不放?”“应该给那些帮忙的工作人员道个歉才对。”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

到了27日,郑智化又发了条微博,这次终于为“连滚带爬”这个说法道歉了。他承认当时太生气,用词不当,还特别表扬了推轮椅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言辞影响到一线员工。这个道歉来得有点晚,但总算是给这个事件画了个逗号。

打开话匣子:不止深圳一家?

可能是憋了一肚子气,郑智化接下来开始吐槽起其他城市的机场。他说深圳这次不是个案,自己在大陆的机场已经被“刁难”过好多回了。

安检是他最头疼的环节。在南京机场,安检人员看到他的鞋子里有金属,反复追问是怎么回事。他只能一遍遍解释自己腿上装了金属支架,可还是被要求走X光机检查。在新疆机场更离谱,他的拐杖被要求托运,说是不能带上飞机。他急了,说这拐杖是自己走路必须的啊,离了它寸步难行,但工作人员就是不通融。

最让他难忘的是在上海机场的经历。安检人员对着他腿上的金属支架检查了足足半小时,各种仪器轮番上阵,生怕漏掉什么可疑物品。眼看着登机时间快到了,他急得满头大汗,差点就赶不上飞机了。

还有远机位的问题。“我知道廊桥不够用,但是刮风下雨的时候,让我这样的人拄着拐杖走楼梯上飞机,这不是要命吗?”郑智化在文章里这么写道。字里行间都是委屈和不满,他甚至提到了“退圈”的念头,说这些年跑来跑去演出,每次出行都像过关一样,身心俱疲。

网友吵翻了:到底该站哪一边?

郑智化的连续发文没有得到预期的同情,反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议。网友们分成了好几派,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确实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作为轮椅使用者,他的感受是真实的。机场在服务细节上确实有欠缺,比如远机位没有更好的衔接装置,安检流程对特殊旅客不够友好。”还有网友提到,民航局早就规定要优化无障碍服务,但落实起来还是有差距。

不过更多人开始质疑他的说法。一位做过机场安检的网友留言:“你们知道吗?以前真的有人冒充残疾人藏匿违禁品,甚至企图劫机。严格检查不是针对谁,是为了所有乘客的安全着想。”还有人科普,机场其实有专门的特殊旅客服务,只要提前申请,就能享受优先安排廊桥、免费托运轮椅、专人协助安检等便利,“可能是他不了解这些服务,或者沟通上出了问题。”

最尖锐的批评直指他扩大矛盾的做法。“理解你的不便,但不能因为一次不愉快就把所有机场都骂一遍吧?”“说实话,有些描述太夸张了,这样下去谁还敢相信你说的话?”有人甚至撂下狠话:“要是觉得这么不方便,那就别来了呗。”当然,这种话说得就过分了。

这件事到底该怎么看?

深圳机场后来确实做了整改。他们表示以后会优先给轮椅乘客安排廊桥,远机位的保障人员从1个人增加到2个人,还试验了一种带坡度的连接装置,专门用来解决高度差的问题。这算是亡羊补牢吧,虽然晚了点,但总归是在改进。

郑智化那边就没再发声了,停在道歉那条微博上。他会不会真的因为这些糟心事退出演艺圈?现在还不好说。不过这场因为20公分高差闹起来的风波,确实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一个问题:无障碍服务,到底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说白了,规范和温度得两手抓。机场有安全规定要遵守,这没错,但是不是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想些更人性化的办法?比如给特殊旅客专门配备更灵活的登机设备,在安检环节设置快速通道,或者提前告知他们有哪些便利服务可以申请。

另一方面,特殊群体在表达诉求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尽量客观一些?夸大其词虽然能博取眼球,但事实一旦反转,反而会让人怀疑你的真实遭遇。最后受伤的还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大家可能会觉得“他们总是小题大做”。

话说回来,你们在机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有没有观察过那些无障碍设施好不好用?要是你是坐轮椅的人,面对那20公分的高差,会是什么心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和经历,咱们一起来讨论讨论,怎样才能让社会对特殊群体更友好一些。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