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玩甩锅老把戏!马德里会谈刚结束,财长贝森特就急不可耐向全球放话:只要欧洲先对中国加税,美国立马跟上。这哪是让步?分明是推欧洲上前线,自己缩在后面观火。
谈判桌两侧,气氛早已写在脸上,中方代表从容离场,贝森特却领带歪斜、面色铁青,活像刚打完一场败仗。两天会谈,美方代表进场时信心爆棚,离场时眉头紧锁——谁掌握主动权,明眼人一看便知。
贝森特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强调:“美国绝不会比欧洲先动手。”话音一落,资本市场应声起舞,纳斯达克中国指数猛涨3.7%,美国零售股纷纷飘红。可这片欢呼背后,藏着一个阴险的前提:欧洲必须先当炮灰。
这场会谈原定十月底举行,却匆忙提前一个多月。美方派出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偏偏少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内部裂痕,昭然若揭。特朗普政府正陷入两难:通胀高企、美联储即将降息,此时加税无异于经济自杀;可大选逼近,又不得不对选民表演强硬。
欧洲成了美国算计的关键棋子。特朗普早前就向北约私下施压,要求对中国商品加税50%到100%。如今贝森特一开口,就是要拉欧洲下水。可惜欧洲企业不傻,中国市场哪是说丢就丢?德国汽车、法国奢侈品、意大利机械……多少行业命脉握在中国手里?
数据冰冷而残酷: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若真跟随美国加税,欧洲通胀只会雪上加霜。匈牙利、斯洛伐克已明确反对,德媒更是直言“根本行不通”。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说得更干脆:“欧洲有自己的节奏。”
甚至有欧洲企业用行动表态——就在美国施压最狠时,一列满载定制家具和滑雪装备的中欧班列正从华沙驶向中国。大众、空客还在加大对华投资,谁愿意陪美国玩火?
贸易逆差像一记耳光甩在美国脸上。2023年,美国对华逆差高达2954亿美元。大豆战争早已让美国农民吃尽苦头:2024年中国采购2200万吨,加税后采购量锐减,到2025年7月,对华大豆出口跌至二十年最低。今年?一单都没有!
农产品不过是冰山一角。美国前八个月从中国进口下降12%,但从墨西哥、越南的进口却猛增——谁不知道这些商品多半流着中国制造的血液?关税绕了个圈,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买单。
芯片战场更是硝烟弥漫。中方直接戳破美方双标:高端芯片禁售,普通芯片却想低价倾销。英特尔、高通坐不住了,频频游说政府,生怕失去最大市场。制裁这把刀,终究是双刃的。
TikTok禁令成了会谈另一焦点。美方原定9月17日封杀,却第四次延长90天。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本人刚刚开通TikTok账号,吸粉无数——难怪态度软了下来。
中方立场始终清晰: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要求停止滥用管制。技术出口必须依法审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是口号,是现实。
贝森特突然调转枪口抨击欧洲,指责某些国家购买俄罗斯石油、“替莫斯科输血”。他甚至宣称:只要欧洲加征“二级关税”,俄乌冲突很快能结束——如此荒唐的逻辑,暴露的不过是美国的焦虑:自己不敢扛的枪,非要塞到欧洲手里。
马德里会谈最终只达成框架共识,没有联合声明。市场暂时松了口气,以为关税战休兵。可谁都明白,核心矛盾一个没解。贝森特的“不加税承诺”,不过是带条件的拖延术。美国没有放下关税大棒,只是把它和欧洲的行动绑在了一起。
世界早已看透:美国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单独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有人总想让别人先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