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双十一补贴大战:拉法口岸外的另一种“封锁”
“别让拉法口岸的悲剧,在你的购物车里重演。”
当加沙地带的平民因为拉法口岸关闭而失去人道救援时,中国的消费者正在经历另一场“封锁”——双十一补贴迷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不交还遗体就不开门”封锁了生命通道,而电商平台的算法则用“不跳转五次就领不到补贴”封锁了你的钱包。
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却共享着同一个底层逻辑:权力的游戏里,平民永远是筹码。
10月19日,加沙地带的轰炸声再次响起。以色列国防军对多地发动空袭,理由是哈马斯“违反停火协议”。同一天,无数中国消费者在手机屏幕前经历着另一场“轰炸”——平台券、国补、满减、红包的口令轰炸。有人统计过,要想在双十一买到最便宜的iPhone17,你需要记住至少8个不同的搜索口令,跨越3个支付平台,完成超过10个跳转步骤。
这哪是购物,分明是一场数字时代的奥德赛。
更讽刺的是,加沙的拉法口岸因为政治博弈而关闭,电商平台的“补贴口岸”则因为算法博弈而若隐若现。你在京东搜“手机588”,显示补贴已抢光;搜“苹果好物300”,却要你先绑定云闪付。就像加沙平民明明看到援助物资就在边境那边,却因为一纸命令而无法触及。
“我们仍在完全执行停火协议。”哈马斯这样说。“我们已开始重新执行停火协议。”以色列军方随后改口。这种自相矛盾的说辞,在双十一的促销规则里能找到完美对应:“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平台所有”、“补贴名额有限先到先得”、“部分商品不参与跨店满减”……
权力的本质,就是制定规则并随时修改规则的自由。
在加沙,平民的生命成了谈判筹码;在购物平台,消费者的时间和注意力成了数据筹码。你每晚8点定闹钟抢红包的样子,像极了在边境等待援助的难民——你们都在这场自己无法控制的游戏中,试图抓住一点点生存(或省钱)的机会。
10月20日,地中海地区欧盟国家领导人会议敦促以色列重新开放拉法口岸。“绝对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人道主义援助。”斯洛文尼亚总理说。而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是否也该对电商平台说一句:“绝对没有任何理由把优惠规则设计得如此反人类”?
当以色列内阁通过将冲突更名为“复兴战争”时,电商平台也在进行着类似的“命名游戏”——把简单的打折称为“消费升级”,把复杂的补贴叫做“玩法创新”。本质上,都是在用华丽的辞藻掩盖简单的真相。
真相是什么?在加沙,是人们需要生存;在购物车,是人们想省钱。就这么简单。
所以,下次当你为了那500元补贴而焦头烂额时,不妨想想拉法口岸外那些等待援助的人们。你们都在同一套权力逻辑的不同场景里——有人用政治权力控制生命通道,有人用商业权力控制优惠通道。
而破局之道或许相同:看清规则背后的权力本质,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