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1-20 16:43 点击次数:191

29亿追加15架F-35!德国终低头:欧洲战机性能不及美国,自主梦碎

有时候,打脸来得就是这么快,而且还是自己伸过去让人家打的。

就在不久前,你要是跟德国人提大规模采购美国F-35战斗机,他们八成会跟你聊一聊“欧洲防务自主”的大理想,顺便再给你安利一下自家的“欧洲战斗机”(EF-2000,也就是台风)。那感觉,就像是铁了心要用自家孩子,哪怕成绩暂时差点意思。可现在呢?柏林那边风向突变,不仅之前已经下了35架的大单,现在更是咬咬牙,再砸29亿美刀,追加15架!生怕洛克希德·马丁的生产线把他们给忘了。

这29亿美刀,摊下来一架快接近两个小目标了。这可不是买几辆豪车那么简单,这买卖直接递交到了德国议会预算委员会,等着盖章签字。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比战斗机本身挂的导弹还劲爆:德国人,或者说整个欧洲的一部分精英,终于公开承认了一个让他们脸上挂不住的事实——自己费尽心力攒出来的“欧洲之傲”,在F-35这个美国来的“插班生”面前,确实有点不够看。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德国人的那种纠结和拉扯。长期以来,柏林政坛对F-35那叫一个“爱恨交加”。一方面,F-35的隐身能力、态势感知能力,简直就是空战领域的降维打击,谁看了不眼馋?美军的F-35三天两头就在德国的空军基地起降,把它当成自家后院,飞去东欧跟俄罗斯的电子战部队“斗法”,这活生生的广告就在眼前晃悠。

可另一方面,下单就意味着把自家空军的未来,深度捆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这不仅是钱的事,更是产业链和话语权的事。买美国的飞机,后续的维护、升级、弹药,哪一样不得看山姆大叔的脸色?更何况,这让法国怎么想?德法不是说好了要一起搞“未来作战航空系统”(FCAS),联手打造欧洲自己的六代机,把防务自主的旗帜扛到底吗?现在看来,那个曾经被吹得天花乱坠的FCAS项目,更像是一个大型PPT现场。这个项目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欧洲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目标宏大,理念先进,但一落实到具体分工和利益分配,德法两国就开始了漫长的扯皮。达索和空客,谁主导?技术标准听谁的?钱怎么分?这些问题比如何设计一款隐身战机复杂多了。就像合伙开公司,创始人都想当CEO,结果公司章程写了好几年,办公室还没租下来。早在2021年,法国达索公司的CEO特拉皮尔就没好气地公开抱怨了,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再这么拖下去,黄花菜都凉了。果不其然,FCAS项目预计能在未来20多年内投入使用都算是奇迹。20多年!等到这架“未来战机”真的能飞上天,F-35可能都准备进博物馆当展品,让孩子们参观了。就是在这种“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尴尬局面下,德国人最终选择了现实。地缘政治的寒风,尤其是乌克兰上空的战火,像一盆冰水,彻底浇醒了欧洲人的“自主梦”。安全感,这个最基本的需求,压倒了一切理想主义的宏大叙事。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或者……花钱去买。所以,德国国防部的报告里那句“欧洲战斗机的作战性能明显逊色”,虽然说得委婉,但翻译过来就是一句大白话:“我们自己的东西,打不过!”这句话,对欧洲航空工业的自尊心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击。毕竟,台风战斗机的采购成本可一点不比F-35便宜,花着差不多的钱,买一个性能落后一代的产品,这账怎么算都觉得亏。这笔交易的影响,绝不止于德国空军的装备更新。它像一块投入欧洲防务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在一圈圈扩散。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同样在F-35和欧洲自研项目之间摇摆的国家,现在心里大概都有数了。连领头羊德国都“叛变”了,自己还有什么好坚持的?F-35几乎已经锁定了未来几十年欧洲天空的主导地位。说白了,这是一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正面碰撞。理想是建立一个不依赖美国的、强大的、统一的欧洲防务体系。而现实是,技术鸿沟、工业差距以及各国之间永远无法调和的利益分歧,让这个理想变得遥不可及。当邻居家的熊真的开始在门口咆哮时,你是选择等自己家那把还在图纸上的传世宝剑,还是先抄起手边那把削铁如泥的美国货呢?德国,用29亿美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答案,挺务实,也挺无奈的。

上一篇:数显游标斜塞尺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