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7-11 17:35 点击次数:148

贺老总唯一的儿子贺鹏飞,海军中将军衔,功绩将被永载史册

在延河畔的革命摇篮里,诞生了一位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将门之子,他就是贺老总之子贺鹏飞,这位从一出生就带着“精忠报国”使命的红二代,经历岁月与军营的洗礼后,逐渐成长为新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他继承了父亲的革命精神,拒绝特权庇护、扎根基层淬炼,用坚定的意志书写了从清华学子到海军中将的成长历程,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贺鹏飞1946年出生在延安杨家岭,父亲为这个唯一的儿子注入了铁血基因,战友关向应从“岳飞”中获得取名灵感,从此贺鹏飞的名字中包含着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同时也对这个将门之后寄托展翅高飞的期盼。幼年时期他随父母辗转各地,在战火硝烟中目睹了父辈们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身影,他在父亲以身作则的严格教导下,培养出独立自强的坚韧品格。

1964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中奠定了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同时也让他深刻认识到科技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然而特殊年代来临,他被迫中止学业,父亲遭受迫害时,他也因家庭成分问题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之后流落上海码头,在津沪间的货轮上当搬运工谋生,那时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直到周总理亲自过问,他才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1970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甘肃一家修配厂工作,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白天与工人们一起修车,夜晚坚持学习机械原理,进一步夯实了专业知识与技术。1974年父亲平反后,他被调入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担任副科长,在对外贸易岗位上,他潜心钻研国际机械技术动态,严守国家利益底线,出色地表现出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1977年,而立之年的贺鹏飞做出了一个关键抉择——他投笔从戎,在总参装备部担任参谋,他在这个时期如饥似渴学习军事理论,迅速成长为装备建设专家。1985年升任装备部部长期间,他积极推动新武器装备引进与国际合作,使军队装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猛士”,它的性能全面超越美军的悍马,为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我军装备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

1992年贺鹏飞担任海军副司令员,他决心改变中国海军缺乏航母的现状,当时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进入他的视野,他面对国际政治压力和资金等诸多难题,创造性提出“民间购买、军方支持”策略,委托爱国商人徐增平以澳门创律公司名义竞标。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我国最终以2000万美元购得“瓦良格”号,并突破重重阻力将其拖回国内。

在打造国之重器的同时,贺鹏飞大力推进其他海军装备项目发展,他主导引进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和“基洛”级潜艇,在他的指导下推动国产新型战舰装备技术,使整体协调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他重视“装备发展要与实战需求紧密结合”,亲自组织多型装备的海上试验,确保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

1997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出访美洲四国五港,贺鹏飞负责统筹协调,他精心策划访问路线和交流活动,推动中美海军首次在太平洋举行联合演习。这次访问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海军的全新形象,更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维护海洋权益的强音,美方将领事后评价:“贺将军的专业素养和外交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海军的崛起。”

2001年3月,贺鹏飞将军因病溘然长逝,年仅55岁,此时“瓦良格”号仍在伊斯坦布尔海峡等待通行,他未能亲眼见证航母入列的历史性时刻,但他播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2012年“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2019年“山东舰”入列;2022年“福建舰”下水。这些记录意味着中国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而贺鹏飞作为中国航母项目的总策划,他的功绩将被永载史册。

贺鹏飞的一生,是革命后代续写忠诚的典范,他没有在父辈光环下安逸度日,而是在历史转折处挺身而出,他半生坎坷、半生报国,在他身上看到将门之后的担当:他以学者的严谨破解技术封锁,以将军的果敢突破体制桎梏,更以父亲没有实现的“军事理想”铸就国家重器。如今辽宁舰甲板上腾空而起的歼-15,正是对他“精忠报国”精神的最好告慰。

#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