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不卷”的公司,要冲击港股IPO了!
这家公司管理很宽松,上班不用打卡,也没有那种让人压力山大的KPI考核,工资由员工自己决定。
园区里还为员工和家属建了体检中心和幼儿园,员工工作环境特别轻松。
除了员工这边特别随意,领导层也“放飞自我”。
资料显示,2017年公司上市时,三位创始人竟然都没到场,在后续采访中,他们还说:“公司是员工们带起来的,自己觉得没做啥贡献,就觉得自己白捡了一家上市公司,有点不好意思。”就是这么一种“佛系”管理的公司,就是业内口中的“最不卷”公司——视源股份。
别看它名气不大,内部也不拼命,但其实它的实力一点都不弱,属于真正的“隐形冠军”。
财报显示,它的一个核心业务是液晶显示主控板卡,尤其是在2022到2024年间,全球液晶电视用的主控板卡中,有三分之一左右都来自它——2022年占比33.01%,2023年略降到28.19%,2024年又回升到32.72%。
另一个重要业务是“商用显示设备和系统”,也就是学校里用的智能白板,2024年在这个市场的份额超过了一半。
最近,视源股份传出了要在港股上市的消息。
6月17日,公司在公告里正式提出了在香港联交所发行H股、挂牌上市的申请,还把相关材料放上了网站。
这个“隐形冠军”公司的创业史,简直像是一部另类的成长故事。
公司成立于2005年,最初专注做液晶电视的主控板卡。
2007年,它推出了行业内的第一款“三合一”板卡——融合电源、显示控制和背光驱动,结果一炮而红,行业规则都被改写了。
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步在这个细分市场站稳脚跟,现在几乎每三台电视,就有一台用到它的产品。
除了电视配件,公司在教育电子和商用显示系统方面也赢得了不错的声誉。
2008年,面对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它开始转型,瞄准教师和学校的需求。
推出了希沃教育平板,没想到不到两年,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就把它推到了风口浪尖。
根据2024年的一份报告,希沃平板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领头羊。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市场逐渐饱和,这两大主营业务都开始遇到麻烦。
液晶电视的行业景气度降低,出货量持续下滑。
2025年4月中国的电视市场出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这是去年“国补”政策效果显现后首次出现的下跌。
利润方面也不乐观,毛利率从2019年的17.66%滑落到2024年上半年的14.66%,利润也变得越来越薄。
另一方面,商用白板市场也从高速增长转向存量的替换,2024年上半年,交互智能平板的利润率比两年前下降了不少——从37.27%降到24.47%。
公司业绩也开始出现“增收但不增利”的情况,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50.05亿,但净利润仅1.62亿,增速停滞,甚至出现了9个季度连续下滑。
整体来看,视源股份的利润率也在持续下滑。
2023年一季度,毛利率还在29%左右,但到今年一季度,只有20.66%,净利率也从7.62%跌到3.72%。
在主营业务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寻找新出路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
出海成了关键方向,特别是海外市场的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2024年,海外教育用的交互白板出货量达138.3万台,同比增长18.3%;在会议市场,出货量也增长了21.8%,达到35.6万台。
公司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加快国际扩张步伐。
去年,它在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印度,抓住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遇,为大约900名教师提供培训,还为全球超过100家企业提供会议服务。
目前,已有六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包括印度、美国、荷兰、泰国、印尼和阿联酋。
不过,海外市场的营收还不算太高,2024年只占整体的25%左右,达到56.99亿元。
虽然海外市场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亮点,但要想突破“业绩天花板”,还得加快脚步。
公司管理层在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港股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也为了获得更大的资本平台,支持未来的发展。
募资的主要用途,包括加强研发、加速海外扩张、提升数字化能力,以及进行战略性投资和并购。
从整体来看,视源股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国内市场“无欲无求”,他们更愿意“安静做事”,转而把希望放在国际舞台上。
未来能否借助港股平台,真正打开海外市场,成为行业的“隐形巨头”,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