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9-18 12:26 点击次数:87

以色列在中东无敌传说的终结:阿拉法特的关键作用

提到阿拉法特,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巴勒斯坦的领袖,虽然已经去世快20年了,但他的名字仍时不时地出现在国际新闻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几乎成了巴勒斯坦的代名词,绝对算得上是那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

觉得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阿拉法特啥时候开始崭露头角,不得不说,他的影响力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早年他加入了一些革命组织,然后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和声望。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他赢得了不少巴勒斯坦人的支持,慢慢地成为了他们心中的领头羊。至于法塔赫嘛,这个组织本身也是他的重要平台,他带领着法塔赫不断壮大,努力争取巴勒斯坦的权益,抵抗以色列的压迫。在斗争中,他展现出了强烈的领导力和决心,也让法塔赫逐渐变成了抵抗运动中最大的一股力量。

这一切都和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之间爆发的那场规模最大、最激烈的冲突——卡拉迈战役,联系得特别紧密。

1948年5月14日,伴随着由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在中东巴勒斯坦地区,这个由流浪了几百万年的犹太民族聚集的小国家,瞬间变成了中东地区最大的噩梦。

这个像钉子一样钉在中东的小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撑腰下,就像个打不死的小强,靠着几百万的人民和有限的领土,屡次击败人口上亿、面积几千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的战绩挺让人刮目相看,不少次面对邻国的压力,依然能守住甚至反击成功。无论是1967年的六日战争,还是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都展现了强悍的军事实力和战术水平。尤其是在中东这个局势复杂的地方,以色列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严密的情报和高效的作战能力,屡次取得关键胜利,也让很多国家都对它刮目相看。

1948年,以色列刚刚建立,就凭借兵少胜人多,打败了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和黎巴嫩,赢得了独立战争,也就是第1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从而顺利实现了建国。

建国还不到八年,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还禁止以色列船只经过,结果以色列和埃及一拍即合,爆发了战争。

这场争端,以色列依旧赢得了胜利,以军用仅仅五天时间就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以及被控制的加沙地带。战后,虽说以色列从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撤退,但仍然获得了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到了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表现更加出色。当时,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在边境上发生冲突,以色列于是选择先发制人的行动,目标是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

1967年6月5日,在美国的鼎力援助下,以色列突然动兵,发起大规模的突袭,目标锁定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虽说埃及、叙利亚等国奋勇抵抗,但靠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作战手段,还有那股不服输的战斗精神,以军最终还是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以色列逐步拿下了埃及的西奈半岛、耶路撒冷东区、约旦管辖的约旦河西岸全部地区,还攻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尽管参战国家不少,战役规模也不算小,但这场战争的时间却很短,才搞了6天。

不过,这么点时间里,以色列竟然打出了歼灭对方6万多士兵、占领6.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精彩战绩,还让超过百万的巴勒斯坦人变成了难民,而以色列付出的代价,好像也挺少,只有983人战死。

第3次中东战争的大败和领土的丧失,直接导致了第4次中东战争的爆发。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为了拿回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在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突然对以色列军队发起了袭击。

对于埃及等国来说,这次战争开局挺顺利,埃及军队在最开始还打出了几场胜仗。不过,以色列也没闹着玩,立马仓促动员了大量的预备役,靠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悍的动员能力,迅速展开了反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起初落败,后来扭转局势,最终依旧赢得了胜利。在反击的过程中,不仅成功击败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军队,还重新夺回了之前被两国收复的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要不是联合国的停火决议生效,叙利亚和埃及可能会受到更严重的损失。

第5次中东战争距离第4次中东战争还挺近的,时间是在1982年6月4号,为了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不断骚扰,以色列动用了空军,袭击了黎巴嫩、叙利亚等地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据点,结果造成了巴勒斯坦游击队和叙利亚军队的几千人伤亡。

阿拉伯国家一共22个,面积加起来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亿。要说这片中东地区,还是全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厚的地方。

所以说,对于不少阿拉伯国家来说,“富得流油”已经不只是个比喻,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了。靠着这些天赐的石油资源,阿拉伯人民啥都不用操心,就能轻松拥有大量财富。

由此可见,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基本都配备了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甚至在某些方面,战力比得到美国撑腰的以色列还不差。不过,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人口上亿的阿拉伯国家,偏偏经常被以色列那点儿人少、力量弱得多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真是令人唏嘘。

虽然说,背后有不少旁边的因素,比如美国在暗中支持,西方国家偏帮一把啥的,但是,以色列人这方面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的确一次次让全世界瞠目结舌。

尽管二战以后才成立的以色列带来了不少令人震惊的战绩,但最倒霉的其实并不是那些阿拉伯国家,而是这块土地的真正住民——巴勒斯坦人。

仅仅因为犹太人相信这片土地是他们几千年前祖先曾经的故土,巴勒斯坦人就被迫离开了自己世代居住的地方,变成了难民。

经过多次战争,随着以色列占领的土地逐渐扩大,许多巴勒斯坦人也变得无家可归。这些无辜受灾的巴勒斯坦人,毫无抵抗之力,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战火和欺压。

在持续的战乱和压迫中,巴勒斯坦人逐渐觉醒了,特别是在向阿拉伯国家和联合国求援都无济于事之后,最终由阿拉法特带领的巴勒斯坦人决定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用武装斗争的方式对抗以色列。

不过起初,阿拉法特等人的呼吁在巴勒斯坦人心中影响有限,毕竟那时候以色列实力实在太强大了。再加上背后有整个阿拉伯世界支撑,经过几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依旧不是以色列的对手。

那么,既没有丰富的资源,也没有广袤的领土,更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的巴勒斯坦人,凭什么能战胜装备精良、兵力强大的以色列军队呢?

所以,当阿拉法特组建法塔赫,试图发动武装抵抗巴勒斯坦的局面,阿拉法特的举动不仅没得到大部分巴勒斯坦人的支持,甚至连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也持反对态度。

特别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阿拉伯国家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惨败,巴勒斯坦人也受到空前的沉重打击。这场战斗,不光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基本没有反抗实力的巴勒斯坦人民损失尤为惨重。

那会儿,以色列凭着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把领土扩大了三倍,这基本上意味着几乎所有剩下的巴勒斯坦地区都被以色列占领了,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成了难民。包括巴勒斯坦人在内的整个阿拉伯国家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就在这个时候,卡拉迈战役突然出现了。

阿拉法特参与组织的法塔赫,立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民主国家,此外,他们坚信武装斗争是实现这一步骤的唯一途径。

因此,法塔赫一直坚持组建巴勒斯坦的武装力量,还在对以色列军队进行游击战。也不足为奇地,法塔赫成了以色列的主要打击对象。

那会儿,光是在1967年9月至12月这段时间里,就有超过1000个法塔赫的支持者被以色列关押起来,法塔赫在占领区组成的地下网络也遭遇了严重的摧毁。

面对这样的局势,阿拉法特等巴塔赫的领导人决定在以色列之外的地方搞个安全据点。此时,约旦河东岸,那里聚集了不少巴勒斯坦人,又跟以色列接壤,正好成了法塔赫的理想根据地。

约旦确实成为巴勒斯坦人的天然根据地,当时,巴勒斯坦人甚至占了约旦总人口的60%以上。

因此,像法塔赫这些巴勒斯坦游击队就把约旦当成了主要的据点,不断对以色列军队发动袭击。说到这个,卡拉迈营地算是阿塔赫最重要的一个基地了。

因为袭击事件越来越频繁,以色列也吃了不少苦头。比如说,1968年3月18日,以色列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过去一个月里,6个以色列人丧命,44人受伤。

因为巴勒斯坦的游击队不断行动,以色列最后下了决定,要扫除以法塔赫为核心的游击队,从根本上剿灭巴勒斯坦人的军事力量。

听到以色列可能随时发动军事打击,巴勒斯坦的游击队,因为武力悬殊,很多人都选择了暂时收兵。约旦也通知了阿拉法特,叫他停止武装抵抗,赶紧撤退。

不过,阿拉法特并没有打算退兵,他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打破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好提升整个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士气。

1968年3月21日早上,以色列调集了一个步兵旅、一个装甲旅、一个空降营、一个工兵营和五个支援炮兵营,总兵力大概在一万五千左右,开始对约旦河东边的卡拉迈营地发起攻击。此外,这次对卡拉迈营地的行动还被命名为“地狱行动”,气氛相当紧张。

凭借多年的实战积累,熟练的军事技艺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以色列觉得,这次军事行动应该会像以前一样,取得碾压式的胜利。

让以色列军队没想到的是,这次不仅巴勒斯坦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就连约旦的军队也加入了战斗。

在以色列军队发起攻势时,约旦调动了两支装甲旅、步兵旅以及五个炮兵营,兵力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迎战以色列的攻势。

不过,以色列军队还是赢了,没过多久,到了当天中午,已经彻底掌控了卡拉迈营地。由于抵抗出乎意料强烈,这次行动虽然按计划结束,可以色列也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伤亡。

这次行动中,以色列军队丢了4辆坦克,还有一架飞机,战斗中牺牲了28人,伤了90人。

当然,这次反抗这边的损失要重得多。约旦军队阵亡61人,受伤108人,还有33辆坦克被击毁或受损。阿拉法特带领的法塔赫伤亡更厉害,92名游击队员战死,超过100人受伤。也就是说,参与抵抗的那300名巴勒斯坦游击队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阿拉法特带领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展现出来的那份英勇,真把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弄得轰动啊。

这场战役里头,可说是流传了不少故事,比如说阿拉法特一直亲自上阵打仗,直到最后一刻才离开。有的传闻还说,阿拉法特最后是骑着摩托车冲破了以色列的包围圈。

虽然这些传闻未必都靠谱,不过说起卡拉迈战役,对以色列人来说不过是场小小的突发事件,损失也没到什么严重的程度。但这场战斗,却在整个阿拉伯国家的心中变成了一个政治和心理上的胜利,意义可不小。

因为,巴勒斯坦人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突然意识到,以色列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存在,也没有所谓的无敌金身。即使两边的武器装备差距很大,只要有人坚强抵抗,以色列人也有可能被打败甚至被击垮。这让他们开始觉得,以色列军队的无敌神话在这场战斗中遭到动摇。

这次战役一结束,巴勒斯坦甚至整个中东的局势都出现了大变化。很多巴勒斯坦的年轻人开始纷纷踊跃投身法塔赫组织,据法塔赫说,卡拉迈战役结束后不到两天,就有超过五千名志愿者想加入法塔赫。

法塔赫也趁机抓住了这次良机,很快在巴勒斯坦各地以及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当时,战争刚过去一年不到,法塔赫就在80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再加上,巴勒斯坦人民的鼎力相助,使得法塔赫的武装力量得到了飞跃式的壮大。到1970年,借助苏联的援助,法塔赫已经配备了超过1.4万名游击队员。

领头这次战役获胜的阿拉法特,不仅很快名声大振,赢得巴勒斯坦人民的认可,也得到阿拉伯世界的大力支持。1969年2月,阿拉法特当选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一下子成为巴解组织的顶头上司。

此后,阿拉法特一直担任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带领巴勒斯坦对以色列进行各种政治和军事行动。到2003年,以色列内阁认定阿拉法特是和平的障碍,就把他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一年后,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因病去世,享年75岁。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