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2025年11月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一则关于黄金税收政策的公告。
消息一出,不少关注黄金投资的人心里都打了个问号:
这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我买金条、买金饰有没有影响?
金价会不会因此涨或跌?
别急,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不谈虚的,只说跟普通人钱包直接相关的事。
先说结论:这次政策调整,对在金店、银行柜台买金饰、买投资金条的普通消费者,短期内几乎没直接影响;
但对黄金市场的结构、投资渠道的选择,以及长期金价走势,可能会带来一些微妙但深远的变化。
政策到底说了啥?
简单来说,这次公告的核心是:
在2027年12月31日之前,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金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所)买卖“标准黄金”的,卖方免征增值税。
什么叫“标准黄金”?
就是那些纯度高、规格统一的黄金原料,比如AU99.99、AU99.95,重量通常是50克、100克、1公斤这样的整数。
这类黄金主要用于投资或工业加工,不是你戴在脖子上的金项链。
关键在于“是否发生实物交割出库”。
如果你只是在交易所里买卖黄金合约,不提货、不拿实物,那整个过程免增值税。
这其实和过去差别不大,属于延续性政策。
但如果提货了,也就是把黄金从交易所的金库里提出来,那就得分情况:
如果你提出来是为了投资,比如再卖出去,或者做成高纯度金条,交易所会先收增值税,然后马上退还(即征即退),相当于还是免税。
如果你提出来是为了做首饰、电子元件等“非投资用途”,那交易所直接免征增值税,但你作为买家,只能拿到普通发票,按6%的扣除率算进项税,这对企业有用,对个人基本没影响。
而如果你压根没通过交易所,比如直接去周大福、老凤祥、银行柜台买金条或金饰,那卖方还是要按13%的税率交增值税,这笔钱最终会体现在你支付的价格里。
换句话说:
交易所内交易,税负低;
交易所外交易,税负高。
政策没变外面的规则,只是把里面的优惠“钉”得更牢、分得更细。
为什么现在出这个政策?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个税收调整吗?
其实背后有更深的考量。
首先,中国一直在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黄金定价权是其中重要一环。
目前全球黄金定价主要看伦敦和纽约,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定价上话语权还不够强。
通过税收优惠,鼓励更多交易集中到上金所、上期所,有助于提升交易量、流动性,进而增强中国市场的定价影响力。
其次,黄金兼具“商品”和“金融资产”双重属性。
过去政策对这两者区分不够清晰,容易造成监管模糊。
这次明确划分“投资性用途”和“非投资性用途”,其实是让政策更精准:
投资归投资,消费归消费,各走各的道,税也各收各的。
最后,也是最实际的一点:
打击场外灰色交易。
过去有些机构或个人绕开交易所,私下买卖黄金搞套利,既逃税又难监管。
现在交易所渠道税负更低、规则更透明,自然会把更多资金“吸”进来,让市场更规范。
对金价有影响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短期来看,影响有限。
金价主要由全球供需、美元走势、利率预期、地缘风险等因素决定。
中国这次调整的是国内交易环节的增值税,不直接影响黄金的全球价格。
而且政策明确说了,只适用于交易所内的标准黄金,不影响场外零售市场。
但中长期看,可能会有间接影响。
一方面,如果大量投资者从金店、银行转向交易所或其衍生产品,比如黄金ETF、积存金,会导致场内需求上升,可能对国内金价形成支撑。
另一方面,珠宝商如果发现从交易所拿原料更便宜(因为免税),也可能调整采购渠道,从而影响金饰成本。
不过要注意,金饰价格里除了黄金原料成本,还有加工费、品牌溢价、13%增值税和5%消费税。
原料成本哪怕降一点,终端售价也不一定马上跟着降,商家未必会把省下的税让利给消费者。
对普通人买黄金有什么实际影响?
分两类人说清楚:
第一类:买金饰的消费者。
你去商场买条金项链、金手镯,价格里已经包含了13%增值税和5%消费税。
这次政策没动这部分,所以你该花多少钱还是多少钱。
新政对金饰消费“没有直接影响”。
但有个潜在变量:
如果未来更多黄金原料流向交易所,场外原料供应变紧,金饰厂商采购成本可能上升,最终反映在零售价上。
不过这种传导需要时间,而且受国际金价波动影响更大,不能全归因于税收政策。
第二类:买投资金条的人。
如果你是为了保值、投资而买金条,那就要注意了。
过去很多人习惯去银行或金店买“投资金条”,看起来方便,但价格里包含了13%的增值税。
而如果你通过交易所开户直接买,或者买挂钩交易所价格的黄金ETF、积存金产品,就能享受免税优惠,成本更低。
举个例子:假设国际金价是500元/克,金店卖的投资金条可能是565元/克(含13%税),而交易所价格可能就是500元出头。
长期持有、大额投资的话,差价累积起来很可观。
当然,交易所开户有门槛,操作也复杂些。
所以很多普通人会选择银行代销的“积存金”或“黄金ETF”,这些产品本质上是间接参与交易所交易,既能享受低税负,又不用自己操心交割、仓储。
政策还特别提到,个人转让自己用过的金饰或少量金条,通常免征增值税,除非你频繁买卖,被认定为经营行为。
所以普通家庭买点金条存着,将来卖了也不用担心额外税负。
未来趋势:黄金投资会更“正规化”这次政策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国家希望黄金交易往交易所集中,往规范化走。
过去几年,中国黄金投资热情高涨。
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中国投资者买了74吨金条和金币,创多年新高。
但与此同时,场外交易鱼龙混杂,有些渠道价格不透明,甚至存在虚假金条风险。
通过税收杠杆,引导资金进入受监管的交易所体系,既能保护投资者,也能提升市场效率。
未来你可能会发现,银行、券商大力推广的黄金产品,越来越多和上金所挂钩;
而纯场外的“私金”交易,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
这不是要限制你买黄金的自由,而是让你的钱更安全、成本更低、信息更透明。
普通人该怎么应对?
如果你只是偶尔买点金饰送礼、自用,完全不用操心。
金价涨跌、税收政策,对你影响微乎其微。
该买就买,挑喜欢的款式就行。
但如果你有投资需求,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渠道:
小额、图方便:
可以继续通过银行买积存金或黄金ETF,这些产品底层资产来自交易所,享受税收优惠,且流动性好。
大额、长期持有:考虑开通交易所账户,或通过有资质的会员单位,直接参与标准黄金交易,成本最低。
避免在非正规渠道购买所谓“高纯度金条”,既无税收优势,又难辨真伪。最后提醒一句:
黄金不是稳赚不赔的工具。
2025年以来,金价虽然大涨近50%,但10月下旬以来已出现明显回调。
世界黄金协会也指出,短期市场可能震荡,长期逻辑依然成立,但前提是,你得用对方式、选对渠道。
这次黄金税收政策调整,表面看是财税细节,实则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市场引导。
它没有改变普通人的消费习惯,却在悄悄重塑黄金投资的生态。
对国家而言,这是提升金融基础设施、争夺定价权的一步棋;
对个人而言,这是优化资产配置、降低投资成本的一个机会。
政策从202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有效期到2027年底。
这两年多时间,足够市场消化变化,也足够普通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黄金还是那块黄金,但买它的方式,正在变得更聪明。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