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1-23 15:16 点击次数:131

全红婵遭网暴,妈妈发声了,冠军我们不要了。

全红婵从神坛跌落,用了多久?

答案是不到24小时。

上一秒还是顶着伤病复出、用金牌实力打脸所有质疑的“天降神兵”,下一秒,就成了双人赛失利后被键盘侠们围追堵截的“罪人”。

这翻脸速度,比川剧变脸还快,也更让人心寒。

恶心的一幕,总是来得这么猝不及及。

就在全红婵和队友仅获第五,陈芋汐组合强势夺冠的消息传开后,那些蛰伏已久的“预言家”们倾巢而出。

什么“果然不行了”、“就是胖了”、“赶紧退役吧,别占着茅坑了”,各种污言秽语像是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恨不得把这个才17岁的姑娘钉在耻辱柱上。

嘿,你猜怎么着?

就在几天前,同样是这群人,还在为她复出首秀那块金牌摇旗呐喊,把“婵宝牛逼”刷满全屏。

这会儿,夸赞的话音还没落呢,刀子就已经捅过来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体育圈的残酷更是如此,上一秒你是英雄,下一秒可能就是“狗熊”。

这种舆论的反噬,咱们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当年刘翔在雅典封神,又在北京和伦敦两次因伤退赛后,经历了什么?

从“亚洲飞人”到“刘跑跑”,不过就是一步之遥。

历史,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说回比赛。

这次的女双十米台,全红婵的失利,真的只是因为她“胖了”或者“不行了”吗?

拜托,跳水是两个人的运动,不是单打独斗。

同步性、节奏感、入水角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全红婵的伤病是公开的秘密,她自己赛后也坦言“恢复得不怎么样”,带着一身膏药上场,本身就是一种赌博。

而搭档呢?

同样年轻,同样需要磨合。

把团队项目的失利,完全归咎于一个带伤作战的核心,这不叫分析,这叫耍流氓。

更何况,她的对手是谁?

是陈芋汐。

一个同样从“天才少女”时期走来,并且更早、更平稳地度过了身体发育这道坎儿的狠角色。

陈芋汐的技术稳定性、大赛心态,经过这几年的打磨,已经愈发老练。

她们俩,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代双骄,一个灵动飘逸,一个沉稳大气,本就是一时瑜亮,谁赢谁输都在情理之中。

把一场比赛的胜负,上升到“一人得道,一人完蛋”的程度,未免太小瞧竞技体育的复杂性了。

就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人开始P图嘲讽全红婵身材的时候,一个最不该出现在镜头前的人,出现了——全红婵的妈妈。

在一段罕见的采访里,全妈没有一句抱怨,也没有替女儿辩解什么,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最让人心酸的话。

“看着她身上贴满膏药,很心疼……不跳了也行,我们不强求。”

“冠军不冠军的,无所谓,家里从没要求她拿什么成绩。”

“胖点好,之前还怕她长不大呢。”

这话一出来,网上瞬间安静了不少。

那些叫嚣着“为国争光”的看客们,可能忘了,在成为“奥运冠军全红婵”之前,她首先是爸妈的女儿“红婵”。

全妈不懂什么水花压得好不好,也不懂什么207C、6243D,她只看到女儿身上的伤,只关心女儿能不能吃饱穿暖,健不健康。

这份来自家庭最原始的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那些狂热的、甚至有些畸形的期待上。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个极端,某些明星家庭,孩子穿得朴素点出门,就被网友拿着放大镜审视:“这是真节俭,还是在摆拍‘接地气’人设?”

你看,大众对公众人物的家庭,总有一种窥探和评判的欲望。

全红(chan)家这种不加掩饰的、甚至带着点“无知者无畏”的淳朴,反而成了最有力的回应。

他们不懂舆论场的规则,所以也就不屑于去遵守,只是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

全红婵自己呢?

赛后被记者堵着问,她也没哭没闹,只是有点懵,有点疲惫。

问她以后还跳不跳,她给了个模糊的答案:“再说吧,可能会。”

这句“再说吧”,包含了多少东西?

是伤病的折磨,是舆论的压力,还是对未来的迷茫?

我们无从得知。

但一个17岁的女孩,在经历了从巅峰速降的过山车后,没有崩溃,还能平静地说出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熟。

或许,我们该学会的,不是如何去制造下一个神,而是当神明走下神坛,变回那个会痛、会累、想吃点好吃的会长胖的小女孩时,我们该如何去爱她。

毕竟,跳台只有十米高,但人生的路,还长着呢。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