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一出都快让我笑出声了,郭德纲的偏心偏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就像打个比方,他给自己家两个孩子安排的角色,差的不只是19岁的年龄差,这是一个天差地别的人生轨迹。29岁的郭麒麟,几乎就像个明星的货架上的常青树,拼命站台,拼命扛着各种负担,从相声舞台到综艺综艺再到影视综艺,大小舞台几乎没少见,责任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谁都知道,他的出现不光是圆了德云社的梦,也帮着父亲稳住了那片摇摇欲坠的江山..
反观郭汾瑒,这个名字听着就像学名书和古籍里的角色,生僻到输入法都要卡半天。你说以传统文化的角度,他这个名字还真像一个“保险单”。郭德纲的算盘打得贼准——大名字带着一份古意,像是个宝箱:汾阳王郭子仪骑着麒麟,传到自己这,不就是继承、避风还能再添一份历史至尊感么?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山西汾阳人,封为汾阳王,名字背后不就是一份满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境么。
可是你得说,谁能想到,这样的名字最后成了两种人生的标签。有人拿着名字就能走上聚光灯,有人名字里藏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少有人懂得这背后的小心思。郭德纲的意图很明显——一个是“合同”,用来登台、演出,一个是“房本”,用来稳家底、传江山。郭家的,除了人家的血统,还有满满的文化符号,所以才会有“郭子仪骑麒麟”的故事背景。
再说说这19年的差距,有趣得很——这不就是两个时代的人在一个家庭里上演嘛。郭麒麟一边在德云社拼死拼活,叫苦连天,是那种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从后台的小角色到综艺常驻嘉宾,包袱扔得满天飞,观众都知道,他拿了“继承人”的牌子,责任重得让人喘不过气。可是呢,他背后不是自己努力,更像是一个家族责任的承接者,一个“责任压顶者”。
反观郭汾瑒,从出生那天起,就像一块被藏起了的“宝”,父亲的话都成了“点到即止”。郭德纲说:“不用学说相声”。这话就是告诉你,不需要再折腾这个孩子,让他有自己的路。这不是幸灾乐祸,真是不得不佩服郭德纲的布局——一个用文化铺路,一个用“避风港”撑着。
两人差这么多,不只是岁数上的差异,更像是一场人生的不同剧本。如果你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郭麒麟的剧本就像是按照古典剧本来写的,满是责任与压力;而郭汾瑒的,像是被安排在一块“安全牌”上,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普通的孩子要闯现在的娱乐圈。他们的名字,一个是“皇冠”,一个是“城墙”,郭德纲把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用这种方式精准包装,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个男人是真的懂得怎么把“偏心”变成“赌注”。
你说,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吗?下一步谁还会买账?我真想知道,又会不会有人跳出来说“这都是家传的传统文化”之类的冠冕堂皇?真是看得我一阵尴尬——人家的血统都摆在那儿了,你还在那儿瞎比比“文化传承”。最核心的问题不也就是:这个家庭,是没有一点公平可言的家庭。光一面讲“传承”,另一面就把两个孩子扔到不同位置,像是在褒扬戏码里打牌。
我倒觉得啊,这事还真就这么过去了?毕竟以后会发生什么,还得看这个家庭怎么继续演下去。郭德纲们到底是在传承什么?偏心到这种地步,粉丝还会因为“文化”差点忘了真相其实就藏在角落里,只不过是那种“面子工程”。问题到底是:这场“文化秀”还能演多久?还是说,这种操作,粉丝真不翻车?你说,这样偏心到家,还能叫家庭和睦?我真是不敢相信,偏心都能偏到这种程度。
反正我看够了,也许下一次剧情会更荒诞,但真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