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日最近这番操作,让人不禁想问:这盟友当的,到底图个啥?一张份量十足的账单摆在面前,看得人心惊肉跳。
日本和欧盟,两大经济体,居然要给美国送上超1.1万亿美元的投资。光听这数字,就够咂舌的了。
更别提还得外加7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订单。这简直不是谈判,分明就是“交保护费”的架势。
而且,它们还得咽下15%的惩罚性关税。这哪是平等的贸易协议?明明就是一份霸道的不平等条约。
说白了,特朗普政府玩得这手,就是把盟友的安全依赖,直接变成了自家经济复苏的提款机。
天价入场券
先来说说这张“天价入场券”到底有多贵。日本承诺投资5500亿美元,这笔钱将直接流入美国。
作为“回报”,日本得接受美国商品15%的关税。这虽然比之前叫嚣的25%低点,但依然是个不小的负担。
更要命的是,日本还得开放大米市场,把美国大米的进口配额一下子增加75%。这可把日本农民坑惨了。
再看欧盟,付出的代价更是惊人。他们要投资6000亿美元,并且再掏7500亿美元买美国的能源和军火。
关税方面,欧盟也得接受15%的商品关税。要知道,去年他们平均关税才1.2%,这涨幅简直是抢钱。
就连钢铝关税都纹丝不动,依然维持在50%的高位。德国那些豪华汽车,这下可真要承受巨大成本了。
这哪是贸易谈判?分明是华盛顿仗着自己是“大哥”,明晃晃地逼着盟友为它的经济和战略目标买单。
这就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玩到极致的体现,赤裸裸的“抽血”行为,根本不给盟友留面子。
刀口舔血的买卖
这些天文数字般的经济“进贡”,可不是白交的。它们被美国巧妙地包装成应对“俄罗斯威胁”的必要之举。
近日,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就高调宣布,北约将通过美国,把爱国者导弹系统转交给乌克兰。
北约还承诺,今年会额外给乌克兰提供350亿欧元援助。这摆明了是要把冲突再加一把火。
7月28日,特朗普更是直接下达了对俄的“最后通牒”。原本50天的期限,一下子缩短到了10到12天。
他还放出狠话,要是俄罗斯不听话,就直接加征100%的关税。这是把经济大棒和军事时限死死绑在一起。
未来北约的军费目标,到2035年要提到各国GDP的5%。这意味着军火市场要持续膨胀,大头自然是美国军工。
盟友掏的这些钱和买的这些货,刚好就成了美国主导的这场对俄遏制行动的“弹药”和“粮草”。
经济上“输血”,军事上“出力”,这套逻辑闭环,特朗普玩得是真溜,把盟友都栓在战车上了。
俄熊的底线
可美国这极限施压,把俄罗斯逼到墙角,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普京和他的团队也不是吃素的。
7月17日,美国陆军欧洲和非洲司令部司令克里斯托弗·多纳休居然公开叫嚣,北约已经准备好打击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
这话一出,俄方直接炸锅了,将其定性为“战争宣言”。俄罗斯警告,任何攻击本土都会引发核反击。
俄罗斯现在也是腹背受敌。除了乌克兰这边,南高加索地区跟阿塞拜疆的关系也闹得很僵。
2024年12月25日的坠机事件,死了38个人,直接把俄阿关系推向谷底。今年6月底,阿塞拜疆还抓了俄籍商人。
这直接引发俄罗斯经济制裁,阿塞拜疆则拉着土耳其和以色列搞联合军演,火药味十足。
即便如此,俄罗斯也没怂。7月28日,外长拉夫罗夫硬气地说,俄罗斯是历史上头一次单独对抗整个西方。
7月25日,普京也宣布了海军现代化计划。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已经做好最坏打算,绝不会退缩。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呢,7月27日为了讨好特朗普,居然宣布制裁中国实体。这棋子当得,有点太卖力了。
他以为这样能刷存在感,结果反而暴露了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的被动和无奈,完全是身不由己。
这种多点开花的施压策略,简直是把一个核大国逼到了绝境。地区冲突升级成全面战争,甚至核战的风险,空前地高。
这笔买卖亏不亏?
说到底,美欧日支付的这笔“天价账单”,换来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换来了安全吗?我看未必。
它们非但没有更安全,反而被拖进了一个更危险的旋涡,自身经济主权还被严重掏空。这笔买卖,怎么看怎么亏。
特朗普这套“压力外包”的玩法,短期内可能让美国的军工和能源大佬们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代价,却是整个盟友体系的根基被动摇。当“共担风险”变成了“单向输血”,联盟的凝聚力自然就没了。
这场全球大戏,真正的输家不止是疲于应对的俄罗斯,也不只是被迫“割肉”的欧洲和日本。
最惨的,是整个全球秩序。一个靠经济敲诈和军事冒险驱动的世界,只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让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