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股市堪称“减持盛宴”,8家公司同一时间公布减持计划,消息一出,吓得不少散户忙不迭地想着要不要跑路,尤其是某公司的大股东竟直接清仓了手中5.33%的股份。踩坑的散户还没反应过来呢,股价就像坐滑梯一样一路往下。这时候,最容易出现一种“群体性恐慌”,仿佛减持就是洪水猛兽,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盲目跟风只会让钱袋子越来越瘪。到底该怎么看待这些减持行为?今天咱们来捋一捋。
其实,减持也分“真危险”和“假恐慌”。先说说真危险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尤其是那种早期投了几毛钱成本的“原始股东”,直接清空手上的股份。要知道,这类人大多掌握公司内幕信息,连落袋为安都不屑一顾,仿佛在告诉大家“兄弟们别抱希望,这公司我可是不看好了”。就拿这次清仓5.33%的公司来说,三季报净利润同比下降42%,经营性现金流更是直接负数,赚的都是“无底洞”的纸面利润。试问这样的双重打击,不是高危地雷是什么?
第二种呢,就是高位的大额减持。举个例子,某家做AI的公司,股价一个月飞得像喷气式飞机,上涨了60%,结果转头就看见股东减持4%的股份,这基本就是“别拦我,我这就给自己搞个大红包去”。果不其然,减持公告一出,股价直接掉了18%。类似情况还发生在3家蹭“热点概念”的小市值公司身上,无论是新能源还是元宇宙,这些热点风口都足够吸引资金涌入,但说白了,就是为了冲新高割你韭菜。某新能源股还没“飞”几步,股东减持的消息就上了热搜,股价当天直接低开7%,仿佛像在对股民大吼:“都给我跑吧!窗口关闭了!”
不过,减持也不全是“遇到就慌”,散户没必要每天吃瓜感觉世界要完美毁灭。低位的小额减持没你想的那么危险。比如,有股东减持了不到1%的股份,或许只是临时缺钱周转,这种情况下就大可不必一惊一乍。此外,遇到减持但业绩增速不错的公司,先别急着抛售观望一下。如果股价在后两三天没跌破关键均线,反而有一点上升的势头,说明这家公司底子过硬,市场信心是稳的,“拿住就对”很有可能就是正确的选择。
最后,给散户几个小建议。首先,看到清仓或高位减持+绩差股的情况时,甭管你亏了多少,直接卖掉。这是坑,加倍盈亏都不是咱能抗的。而低位减持且金额不大的,别动,股东只是借市场套点零花钱,用不着慌张割肉。至于有减持但业绩高增的公司,观察几天,看走势是否还能撑住重要支撑位,如果没溃坝,那就拿稳再看戏。
说到底,这次的“减持大逃杀”,其实是部分股东借着市场高热度割韭菜,散户需要的是理性分析,而不是恐慌割肉。毕竟,股市是个技术活,只有眼光毒、心态稳,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行情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说到这里,小伙伴们可得问问自己:究竟是跟着人群做任人掌控的小韭菜,还是看清局势、理性判断的聪明投资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