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宋霭龄与她的女儿孔令仪拍了一张合影,特别留意孔令仪坐的那个小推车。
大家都知道,宋霭龄特别喜欢有钱的人,后来她真的嫁给了山西的大富豪孔祥熙。
在遇到孔祥熙之前,宋霭龄的心中另有一个特别的人,那就是孙中山。但是,孙中山始终把她当作一位能力出众的秘书,没有对她产生任何私人情感。最后,孙中山反而和宋庆龄结为夫妇。
宋霭龄23岁时,已经对当孙中山秘书这一岗位感到厌烦了。每天来来回回都是处理那些琐碎小事,实在不想再这样虚度光阴。与其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倒不如找个如意郎君,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当然,她向往的另一半必须能给她足够的豪华和富裕生活。
这个人选很快就出现了,而且还是宋霭龄的父亲宋嘉树亲自带到她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孔祥熙。
在遇到宋霭龄之前,孔祥熙已经结婚了,她的丈夫很温柔漂亮,两夫妻相处得很幸福。但几年后,他因为肺病去世了。那时,袁世凯经常迫害革命党人,孔祥熙在双重打击下感到非常沮丧,于是离开了山西,加入了去日本的“自由主义者联盟”。在王正廷的推荐下,孔祥熙成为华人基督教青年会的总干事。
宋嘉树在一次拜访基督教青年会时遇到了孔祥熙。那时的孔祥熙已经是一个学识丰富、谈吐不凡的人了。宋嘉树觉得孔祥熙不仅聪明,还很有实干精神,将来肯定能有所成就。因此,他把孔祥熙介绍给了自己的大女儿,希望他们能结成良缘。
尽管孔祥熙在美国留学了很多年,英语说得特别地道,但当他讲中文时,依旧保留着浓厚的山西口音,这让习惯了上海话的宋家人感到很新奇。不久,宋子良和宋子安也开始模仿孔祥熙的说话方式。倪桂珍担心孔祥熙会感到尴尬,便严厉地训斥了两个儿子。然而,孔祥熙并没有因此生气,反而觉得这种氛围很温馨愉快。
宋霭龄对孔祥熙很满意。那天晚上,她比平时更活跃。其实,晚宴开始前,宋霭龄想起孔祥熙。她在美国的华人聚会上曾和孔祥熙见过一面。不过,他们都不是公众人物,所以没留下深刻印象。直到今天再见面,才想起当初的点滴。
在宋霭龄的询问下,孔祥熙把自己的家世详细地讲了一遍,当然,这些都是经过润色的。孔祥熙将自己的幼年家境贫寒的事迹隐瞒了,说他自己一直生活在山西首富的优越环境中长大。他家里后来家道中落的事迹也被隐瞒了。
宋霭龄并不关心孔祥熙和孔子的关系,她更看重他的“山西首富”身份。她对孔祥熙的第一印象还不错:虽然他比自己大十几岁,但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比孙中山更有朝气。孔祥熙虽然不如孙中山有名,但财富惊人,更重要的是他有生钱的能力。此外,孔祥熙在美国受过教育,不用担心语言问题,性格随和,方便她管理,日后肯定听她的。种种条件加起来,宋霭龄对孔祥熙更加满意。
家宴一结束,宋霭龄就把孔祥熙单独留在客厅里,两人继续开心地聊天。
聊着聊着,不知道谁先开了口,两人提到了钱的问题。一瞬间,两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宋霭龄曾经说过:“说实话,从小我就觉得钱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分不清是人在控制钱,还是钱在控制人。”
孔祥熙笑着表示:“当然是人控制钱啦。”
两人聊得越来越起劲,不知不觉间竟忘了时间。直到宋嘉树插话,邀请孔祥熙一起吃晚饭,孔祥熙抬头看看天色,才发现自己竟然聊了一整夜,天都亮了。
孔祥熙还没有表态,宋霭龄却先替他拒绝了。她晚上亲自请孔祥熙去外面吃饭。孔祥熙连忙摆手:“不,该我回请你们全家。”宋霭龄笑着说:“那等以后,今晚就是我们两人去。”宋嘉树觉得两人在一起的几率更大了,笑着让他们一起去,希望年轻人好好接触了解。
没过多久,两人就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不过,和多年后的蒋宋大婚相比,他们的婚礼显得有些简朴。
宋霭龄结婚那天,她打扮得很漂亮。她穿了一件红色的绸上衣,下身是绿色的裙子。她的头发梳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发髻上插了一支龙凤银钗和一枝鲜红的梅花。孔祥熙则简单一些,他穿了一件藏青色的长袍马褂,胸前是一朵大红花。
他们的婚礼办得特别简单,参加的人也不多,来的只有宋嘉树一家,还有一位特意从外地赶来参加孔祥熙婚礼的堂兄。整个婚礼上没有闹婚的热闹,也没有起哄的喧闹,只有浓浓的温情,让人感到特别温暖。
虽然婚礼规模不大,但孔祥熙在其他方面没有委屈宋霭龄。他们的住处装修得很豪华,新婚的房间也完全按照宋霭龄的喜好来布置,完全是西式的风格。
宋霭龄结婚后,终于卸下了压在肩上的重担,生活变得轻松愉快,她可以全心全意地享受新婚的甜蜜时光。
宋霭龄感到困惑的是,尽管孔祥熙说得头头是道,但她始终没能找到太谷的确切位置。她不太相信太谷就是孔祥熙口中所说的“中国的华尔街”,于是带着满心的疑虑,跟随丈夫来到了太谷。
他们先坐火车到了榆次,然后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最终到达了太谷。
到了地方后,宋霭龄心里觉得不对劲,这和孔祥熙说的完全不一样。她正想发脾气,忽然一阵响亮的锣鼓和唢呐声传来,把她吓了一跳。
沿着声音,宋霭龄看到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抬着一顶16人抬的轿子缓缓停在了她的面前,轿子上挂着红绸绿带,显得格外隆重。孔祥熙更是亲自为夫人掀开了轿帘:“夫人,请上轿……”
宋霭龄嘟着嘴,白了对方一眼,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让我坐这个东西?”孔祥熙知道她嘴上嫌弃,心里其实还挺开心的,就笑着回了一句:“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夫人是用轿子抬回来的,明媒正娶!”
孔家在城门口放鞭炮、撒扬花,一路张灯结彩,为宋霭龄补办了一个乡下的婚礼。
宋霭龄下了轿子,很热情地和乡亲们打招呼。她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大家闺秀的风范,很多人都被她吸引。
两人进入洞房后,看到他们特意准备的“早生贵子”的东西,宋霭龄起初不解其意。孔祥熙便为她解释:“这里还不懂吗?是要你生花生,插花着生,一个儿子一个姑娘……”
十年之后,孔家的长辈们都如愿以偿了。宋霭龄为孔家添了四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她是宋氏三姐妹中唯一一个有后代的人。
宋霭龄在结婚后的第二年,给丈夫孔祥熙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孔令仪。
这张照片是宋霭龄和孔令仪的合影。照片里的孔令仪还不到一岁,胖乎乎的小脸坐在小推车上。在那个年代,能坐上小推车,说明孔祥熙家很有钱。
孔令仪很受孔祥熙的喜爱,她不仅长得像孔祥熙,性格和脾气也跟她很像。在四个孩子中,孔令仪最老实。
孔令仪从高中毕业后,进入了上海的沪江大学学习。在孔家的四个孩子里,她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她是唯一没去外国大学读书的。孔令仪做事总是很低调,不像她的弟弟妹妹那样喜欢在人前显摆。
孔令仪曾经提到:“妈妈没有去当领导或者经理,生活得不是也很不错吗?为什么一定要去做官呢?”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孔令仪愿意过普通人的生活,她的生活方式极其奢华,花钱更是大手大脚,令人惊讶。
孔令仪的生活习惯与父亲如出一辙,每天早晨都会享用一碗燕窝汤,搭配各种精致糕点,其中不乏从香港空运来的进口美食。她的午餐通常包含六道主菜和两道汤品,化妆工具和香水都是法国名牌,衣服每天更换,连洗澡用的香皂也是英国制造的。
眼看孔令仪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少媒婆都上门来牵线搭桥。不过,孔祥熙和宋霭龄对女儿的婚事特别看重,管得非常严格。像他们这种家族,选女婿首先得“门当户对”,这样才能让家族的财富继续壮大。但这个择婿标准和孔令仪的想法完全不同。孔令仪不打算听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更希望靠自己找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
不仅仅是孔祥熙夫妇,宋美龄也很关心孔令仪的婚姻大事。宋美龄心中的人选是胡宗南,他不仅年轻,而且单身,两家联姻也是合适的。然而,孔令仪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在那之前,孔令仪已经见过胡宗南,觉得他不仅是个武夫,还缺乏浪漫情怀,她不愿意为了联姻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既然胡宗南不合适,那就换个人吧,这次选中的是卫立煌。虽然卫立煌年纪比较大,还失去了妻子,但他是个陆军上将,而且在蒋介石身边很得力。孔令仪听了之后坚决摇头,她可不愿意去做小老婆,更何况两人年龄相差十几岁,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去。
孔令仪接连拒绝了几个人,最后找到了合适的人。这个人是她在一次酒吧聚会中认识的年轻大学生,她对他一见倾心,他叫陈纪恩。当孔祥熙夫妇得知女儿选中了酒吧乐队指挥的儿子时,立刻反对,认为两家背景相差太多,那家的儿子配不上他们的宝贝女儿。但夫妇俩拗不过女儿,只能默认了。
不过,为了女儿的名声,他们决定给陈纪恩换一个身份。毕竟,他们可不想让外界怀疑女儿的眼光。于是,在孔祥熙的帮助下,陈纪恩成了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的副局长。接着,他又被派到美国,担任中央银行在美国办事处的业务代理。
孔令仪和陈纪恩在美国喜结连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孔令仪和陈纪恩在美国生活了两年,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回到中国。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依靠孔祥熙夫妇的人脉和地位,结成小圈子,谋取私利,并在中央银行里安排自己的人。
尽管如此,这段婚姻并没有维持很久,最终两人分道扬镳。之后,孔令仪很少再提及这段往事。
孔令仪的第二位伴侣已有家室,为了与黄雄盛在一起,孔令仪帮助他结束了原有的婚姻。1962年,两人在美国的华盛顿结为夫妻。
孔令仪曾结过两次婚,但没有孩子。后来,她干脆养了两条狗,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新中国成立后,孔令仪跟着父母去了美国生活。宋霭龄一家到底有多少钱,连美国人都不清楚。
很久以前,美国人想了解孔祥熙有多少财产,孔祥熙他们就提供了一些文件。后来,美国参议院的外交委员会和财政部公布了孔祥熙在美国的财产情况。
在美国银行里的所有华侨存款,包括银行本身的,加起来不超过五百万元。其中存得最多的也不过一百多万,而且这些人大多数在美国经商,已经在美国生活很久了。
这段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名孔祥熙,但他却被包括在内。
孔祥熙,一个多年躲避记者的人,最近在华尔街的一家酒店里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他带来了重要材料,说:“我的祖先在中国经商,曾经是山西首富,家里有点钱。后来,我把这些钱用来支持中国的商业发展……”
孔祥熙讲完话后,记者们问了一些不太重要的问题,他都耐心地一一回答。接着,孔令侃给每位记者递了一个装有相关材料的袋子,记者们觉得自己收获满满,满意而归。
后来,报纸和广播里都提到了孔博士在离开大陆后丢下了财产,在美国生活得很拮据的情况。
其实,孔祥熙他们真的缺钱吗?当然不是。要知道,他们曾给宋美龄在美国的活动提供了3000万美元的经费。不仅如此,后来孔令杰还花了1800万美元建了一个防空洞。
1967年7月22日,88岁高龄的孔祥熙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被送往纽约医院救治,尽管医生全力抢救,最终还是不幸去世。
当孔祥熙离世的消息传到宋子文这里时,他没有任何反应,既不去悼念,也不发表看法。在晚年,他与孔祥熙几乎没有联系,两人之间的矛盾依旧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