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颜论进行时#
归途何处寻——农村养老之困与突围之路
曾经。乡土中国。落叶归根是刻在骨子里的念想。干不动了。就回家。老屋几间。田地半亩。养鸡种菜。儿孙绕膝。多么朴素的愿景。如今。这愿景正变得模糊而沉重。
农村老龄化率已高达22.7%。甚至超过了城市。千万农村老人。守着空巢。望眼欲穿。他们的日子。难。
一锅饭吃一天。一个菜吃三餐。这是许多留守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青壮年像候鸟一样飞走了。留下的是寂静的村庄和孤独的晚年。保障难。健康难。精神关爱更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更是难上加难。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
但希望。也在泥土中生长。
你看江西新余。“党建+颐养之家”遍地开花。一顿热乎饭。几句贴心话。党组织把温暖送到了老人心坎上。江苏的敬老院变了模样。不再是旧印象。它们变身区域性养老中心。护理型床位达到8.1万张。社会老人也能安心入住。
互助养老。点亮了乡情。在四川珙县。一份“四方合约”把邻里关系织成了关爱网。低龄老人走访高龄老人。代购。代办。陪聊。小成本。解决大问题。山东的幸福院。福建的互助幸福院。都在依靠老人自己的力量。自己服务自己。
智慧养老的触角。也在向乡村延伸。杭州的“互联网+养老”平台。让农村老人用手机就能点单服务。助餐。助浴。康复。虽然跨越“数字鸿沟”还需努力。但这扇门已经打开。
根本之策在于发展。专家直言。必须把农村养老纳入乡村振兴大盘子。让农民收入增加。让村集体经济壮大。有了经济基础。养老才有底气。浙江发展特色产业。为有意愿的老年人创造就业岗位。福建设置银发公益岗位。让老年人在参与村庄治理中实现价值。
政府要引导。社会力量也要参与。陕西渭南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康养旅居。吸引年轻人回流。广东云浮将公办养老机构打包给专业机构运营。一签就是三十年。专业人干专业事。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故土难离。是情感。但养老方式。可以多元。可以创新。
回家的路。不应如此艰难。它需要政策的阳光。需要市场的活水。更需要社区邻里的守望。当我们谈论农村养老时。我们谈论的是一代人的尊严。是乡村的未来。也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明天。
心安处即是家。愿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安放好他们的暮年。在熟悉的土地上。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条路虽漫长。但我们已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