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表面冷清,国产车C位出道掀热潮!
冷清的车展?别被表象骗了,国产车已经悄悄“翻身做主人”!
今年的成都车展,你可能听到不少“冷”的声音大品牌少了、宣传力度减了,观众流量也和往年差了点意思。不少人吐槽,“这么大的车展,居然没看到BBA摆气场,怎么连豪华品牌都玩低调了?”但真相可能告诉你——这里其实冷得表面,烧得背后。
现象归现象,今年的成都车展,“顶流”角色换人了!余承东就像一把火,硬生生把一个偏低调的车展,烧成了全民议事热点。
国产车的“神仙打架”,谁说这不是高潮?
过去的车展,BBA(奔驰、宝马、奥迪)展台一向是人满为患,去晚了你甚至连个人站位的地方都挤不进去。而今年,豪车的大型广告海报也像是学会了“隐身术”,仿佛给观众留了个说不出的安静,却偷偷把舞台留给了国产车。没错,国产品牌成了主角,而且主角还玩得驾轻就熟。
比亚迪的王传福低调得让人怀疑是故意放水,理想的李斌则把舞台交给了新产品,而雷布斯(雷军)更是直接缺席了这场热搜战。但余承东不一样啊!他杀伐果断,直接拉上自家的“鸿蒙智行”,一句“起售价16.98万”的战术发言,又让消费者和同行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概念?此前,余承东可是明确表示“鸿蒙智行25万以下赔钱”的,要知道这是一个被贴了“高端标签”的技术体系。这回他不仅拉低了门槛,还用一波“降维操作”生生抢走了豪车的话题热度。消费者嘴上没说,手却在默默算账以前幻想中的“买不起”,现在居然成了“该不会真香吧”的级别。
车展的背后“冷”是一天,“热”才是更长远的比拼
如果光看表面,成都车展确实没了往日的灯火辉煌,但这真的是“冷”吗?实际深挖下去,只能感慨一句观众的要求,早就和十年前不一样了。眼下的消费者,不是简单看品牌LOGO就能掏钱了。性价比、实用性、技术壁垒……每一点都在考验厂商的诚意。连车模的传统套路都不灵光了,何况是大打“高冷”牌的豪车品牌呢?
这一点,国产车品牌显然认识到了。他们非常懂得“主场”规则正在变化,消费者不再迷信进口车的“高贵血统”,反而对一步步强势突围的国产车刮目相看。从新能源到智能交互,国产车凭借价格、配置和体验感,逐渐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局面国产品牌军团一边“降价出击”,另一边却悄悄攒足技术底牌。今年成都车展展台不算震撼,但幕后比拼早就升温。一场国产车的“神仙打架”,就像一锅越煮越浓的热油,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最后的拷问国产车能“坐稳C位”吗?
国产车的崛起,像极了一个“熬出头”的故事,而成都车展,正为未来车市定下了一个隐秘的基调。以余承东为例的“低价豪华”策略,其实不仅仅是争销量,更是在抢占消费者的信任。后来者们该如何接招,豪华品牌又能否重新适配市场需求?国产车的C位之争,或许这才刚刚开始。
下次听人说今年的车展冷场?你完全可以回怼一句冷的是噱头,热的才是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