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28 12:34 点击次数:126

印度对美妥协俄油骤降!中国逆势抄底,打脸西方制裁

国际能源市场,最近暗流涌动得厉害。印度,这个曾经被看作俄罗斯原油最大新客户的国家,最近进口量突然大幅缩水。这可不是小事,它预示着全球能源贸易格局要大变天了。

八月的数据一出来,大家伙都惊了。印度每天只从俄罗斯进口大约40万桶乌拉尔原油,要知道,之前这个数字可是高达118万桶啊!

七月份的石油进口量,更是创下了去年九月以来的新低。尽管俄罗斯石油在印度总进口里头,七月还占了34%的大头,但实际总量,那是实实在在地往下掉。

眼看着俄油少了,印度国内的炼油厂可就犯了难。他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更贵的中东和美国原油。这笔账一算,直接就导致了印度国内汽柴油这些油品,成本噌噌往上涨。

新德里的愁滋味

印度为啥突然不买俄油了?背后原因,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那强大的经济制裁压力。这种压力,彻底暴露了印度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为了争取点外交空间,它不得不能源政策上做出妥协。

白宫早在七月底就放话了,要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总税率直接飙到50%!这理由说得明明白白:就是因为印度非要从俄罗斯买石油。

美国市场对印度的出口经济来说,简直是命脉。去年美印贸易额高达1288亿美元,光是印度对美国的顺差,就接近458亿美元。

这么大的贸易顺差,印度面对美国的制裁,哪儿扛得住啊?经济命脉被人捏在手里,印度政府的战略困境,这下子是彻底暴露了。

欧盟也没闲着,跟着美国一起,搞点对点制裁,就是要切断俄罗斯原油的供应链。印度第三大炼油厂纳亚拉(Nayara),七月中旬就被欧盟给制裁了。

制裁一出,好多原油供应商都不敢跟纳亚拉做生意了。纳亚拉八月只收到了四船乌拉尔原油,而且这个月估计后续也没啥供应了。

纳亚拉八月的原油加工量,预计每天只有9.4万桶,这跟去年三季度高峰期的36.6万桶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印度另一家大炼油厂,信实工业,七月的采购量也比六月少了19%。

印度这突然减少俄油采购的动作,被外界解读为是想在九月联合国大会上,跟美国领导人恢复谈判前,先递个“橄榄枝”。可这事儿,印度国内也有不少批评声,说政府在外部压力下“屈服了”、“没胆子”。

东方巨擘的眼力劲儿

就在印度退缩,俄罗斯油源出现空缺的时候,中国可不含糊,展现出了那份成熟的战略定力和商业智慧。中国大规模地把俄油给锁定了,这不光保障了自己国家的能源安全,更利用市场博弈,在全球能源格局里大大提升了议价能力。

中国早就成了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今年,中国已经进口了1.08亿吨俄罗斯原油。预计明年,中国俄油进口还会继续往上涨,估计能占到中国总进口原油的近五分之一。

中国趁着印度减少采购的当口,跟俄罗斯敲定了一批新合同。根据法新社的消息,上周末中国已经提前锁定了15船乌拉尔原油,这些油将在十月、十一月交货。

每船原油装载70万到110万桶,这相当于平均每天额外多进口7.5万桶。中国可不是简单地替补印度,而是玩了一手更“聪明”的组合拳。

中国大规模锁定廉价俄油,是为了稳固自己的能源安全。同时,中国也没放弃其他渠道,依然保持从中东、南美等地多元化的供应。

这策略高明在哪儿呢?它避免了未来对俄油的过度依赖,而且还利用俄油的折扣价,来压低中东那些石油供应商的叫价。中国一加大俄油采购,沙特对亚洲的原油出口量立即就下来了,这就是市场博弈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这一出手,可不光是替俄罗斯解围,更是最大化地利用全球油市的竞争,给自己争取更好的能源议价权。在关税大战中,中国更是丝毫不退让,这体现出真正的“大国底气”,能源安全这条底线,那是根本不可能谈判的。

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对能源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中国敢于逆势增购俄油,此举稳住了市场。

中国通过联合投资开发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等战略项目,将俄油供应跟自身长远利益深度绑定。中国这份坚决果断的行动,已经传递到了地缘政治层面。

中国作为稳定的买家,让俄罗斯避免了因为印度退缩而陷入被动。中国此举也让美欧看清,想通过经济制裁孤立俄罗斯可没那么容易,只要中国愿意接盘,俄油的出路就始终存在。

这明显提升了中国在地缘外交中的底气和议价力。一年前,曾有大量俄油轮因为印度拒绝靠港而在海上漂着,最终还是中国出手接盘,才得以顺利停靠。

中国现在是在帮助俄罗斯解决燃眉之急,而不是完全填补印度留下的空缺。从俄乌和平谈判的角度看,中国此举是为俄罗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谁的算盘更精明

国际社会对中印两国俄油采购的不同态度,特别是华盛顿方面,特朗普政府对中印行为的差异化解读,反映了背后复杂的国际博弈逻辑。而印度在经历了初期的退让后,后续的言论又暗示,它可能要重新评估并坚守自身利益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主动出来解释中国购买俄油的行为,他指出中国战前俄油进口占总量的13%,现在增到16%,这属于能源多元化。可贝森特同时又批评印度,说它战前俄油进口才占1%,现在已经飙升到42%。

贝森特指责印度通过转售俄油赚取“快钱”,声称印度的大老板们已经因此赚了160亿美元,并认为这种套利行为不可接受。贝森特公开这些数据,被解读为特朗普政府不打算与莫迪政府改善关系,此举也让印度成了西方,特别是支持乌克兰的欧洲政客的“眼中钉”。

贝森特这番话,也被解读为向中国释放“善意”。中美关税谈判悬而未决,特朗普延长了关税暂停期90天。美国一直没因为俄油问题对中国采取行动,这暗示美方是希望体面地结束中美关税战。

西方想通过经济制裁孤立俄罗斯的策略,可能因为中方接盘而难以奏效。一年前,曾有大量俄油轮因为印度拒绝靠港而漂流海上,最终由中国出手接盘,才得以顺利停靠。

最近有报道说,印度已经决定不顾美国施压,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驻俄罗斯大使库马尔公开表示,印度不会实施禁运,只会购买对自己最划算的产品。

印度大使强调,这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和14亿人口的能源需求,印度将优先考虑自身利益。俄罗斯和印度外长定于八月21日在莫斯科会晤,讨论加强双边关系。

印度这种先“示弱”再“硬气”的操作,到底能不能换来安宁,现在还很难说。印度想在美俄之间“打小算盘”,但缺乏承受制裁的经济实力,这使得印度“第三极大国”的幻想,似乎被现实打破了。

笔者以为

在这场围绕俄罗斯石油的地缘博弈中,不同国家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不光考验了各自的经济韧性与战略视野,更深刻地揭示了未来国际力量格局要怎么重塑。

印度在外部压力下展现出的战略困境和脆弱性,跟它“第三极大国”的定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暴露了它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确实缺乏承受西方制裁的经济硬实力。

中国则展现出真正的“大国底气”,它将能源采购转化为地缘政治杠杆的卓越能力,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中国此举不光稳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更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

中国有效制衡了西方孤立俄罗斯的企图。这场能源博弈,已经给出了关键的“答案线索”,那就是:谁能在危机中保持战略定力,谁就能在变局中牢牢占据主动。

你觉得呢?未来的国际格局,真的会因此彻底洗牌吗?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