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郭霄珍更像史湘云,可惜没演成87版《红楼梦》,至今仍觉遗憾
史湘云作为《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其结局至今成谜,也正因为这种神秘性更添了许多魅力。
当年87版《红楼》全国海选演员,这个角色也是许多演员“争抢”的对象。
张玉屏是剧组最初唯一确定的史湘云人选,她“大眼睛、双眼皮、灵气逼人”的外形,被认为高度贴合原著中“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娇憨才女形象。
她的定妆照公开后,观众普遍认可其与角色的匹配度,在当时《大众电视》杂志上公布的主要演员名单中就有她的名字。
在许多观众和导演、同组演员的眼中,她比后来的郭霄珍更适合这个角色,有观众认为“郭霄珍版史湘云娇憨有余,灵气不足”。
可惜张玉屏最后没能演成史湘云这个角色,直到许多年后她提到这件事,依旧还会遗憾。
临近开拍时,张玉屏考上了铁路文工团(需全日制学习),权衡后选择退出剧组,毕竟在那个年代,铁路文工团有编制,属于铁饭碗。
所以这属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事,她选择了更稳定的编制工作。
当然,也因为张玉屏离组的行为,导致剧组大动荡,直接打乱了角色布局,迫使剧组紧急重组演员阵容,意外成就了另一位演员,就是郭霄珍。
郭霄珍原被定为袭人(更早曾候选薛宝钗),因不满角色一度想要退出剧组。张玉屏离组后,导演王扶林想起她在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假小子”气质,力推其改演史湘云。
她本人性格直率天真,与史湘云“醉卧芍药裀”的率真高度契合。
尽管初期对角色陌生,但后来她通过沉浸式学习,最终用鲜活灵动的演绎征服了观众,成为了不可替代的荧幕形象。
而且,张玉屏的辞演还产生了连锁反应:袭人一角由袁玫(原宝钗候选人,原定鸳鸯)接替;鸳鸯一角由郑铮(原定彩云)接替。
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成就了三个经典角色。
有趣的是,张玉屏虽然没演成《红楼梦》里的史湘云,对于这部剧的贡献却很大,是她向王扶林导演推荐了欧阳奋强,也就是演贾宝玉的演员。
在此之前,大部分贾宝玉扮演者都是女性。
1983年《红楼梦》海选的时候,张玉屏主动申请饰演贾宝玉,认为自己的圆脸、灵气符合角色“面若中秋之月”的古典气质,且当时影视中女扮男装演宝玉已有先例(如林青霞)。
但导演王扶林坚持“贾宝玉需有脂粉气的男性饰演”,拒绝了她的请求。
因为导演坚持用男演员演贾宝玉,导致剧组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贾宝玉扮演者,甚至有人断言“贾宝玉还没出生呢”。
这时张玉屏就大胆向王扶林力荐了曾合作电影《虹》的欧阳奋强,并表示“若他不合适,便无人可演”。
可是没想到,宝哥哥来了,云妹妹却要“走了”。
辞演《红楼梦》后,张玉屏的演艺生涯并不顺利。
她曾在1995年与赵本山、范伟合作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干》,饰演酒店服务员,讽刺社会吃喝风气。此次登春晚是范伟的春晚首秀,但张玉屏未借此走红。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她参演的电影《金鞋》中还有当时尚未成名的吴秀波。
1996年在电视剧《东周列国》中饰演庄姬,此后她便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据了解,之后一直在铁路文工团从事幕后工作。
很多年后,张玉屏回顾辞演《红楼梦》,她坦言遗憾但无悔,因为当时铁路文工团是“铁饭碗”,更保障生活稳定。近年偶尔参加电视节目,低调提及往事。
不过辞演让她错失国民级经典角色,演艺生涯未能突破;但推荐欧阳奋强、间接促成郭霄珍等三人的经典塑造,成为了剧组的幕后功臣。
话说回来,或许许多事情都会有遗憾。
比如饰演史湘云的郭霄珍,因为《红楼梦》爆火后,一心想要考上中戏继续自己的演员之路,可惜考了两次失败了两次,她北漂无果,最终无奈回归黄梅戏舞台。
2007年起任教于安徽黄梅戏学校,那些不甘也都慢慢放下了。
对此有网友辣评:演员的人生轨迹,会跟自己人生大爆的角色莫名契合。
对于张玉屏来说,没有出演史湘云这个角色确实是遗憾,但对于当时的她来说,选择铁路文工团的工作就是她当下最好的选择。
她说遗憾但不后悔,不会过度美化自己没有选择的那条路。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