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2年12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少将矢野义昭在该国《军事研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有关2025年中国攻占冲绳的模拟设想》的文章。文中做出了一系列惊人预测:2025年乌克兰将启动加入北约的相关讨论,其东西部矛盾会进一步激化,俄罗斯会应亲俄势力的请求出兵乌克兰,美俄关系随之恶化,北约则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与反坦克导弹支援,俄军将陷入苦战,战事也会演变为持久战。令人意外的是,矢野义昭十年前的这些预测,竟在2022年一一应验,且细节分毫不差。但这并非核心所在,关键是该文的主旨在于预言中日也会像乌克兰局势那样,在美国的挑唆下爆发冲突。
一:2025年的中日战略态势
矢野义昭对2025年中日开战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他认为中日之间存在三大潜在冲突点:一是钓鱼岛争端,二是“防空识别圈”问题,三是日本右翼分子受美国怂恿。其中,钓鱼岛是最可能引发冲突的区域,中日围绕该岛的对峙仍时有发生,主要参与方为两国政府公务船。不过,日方时常扬言要研究“警告射击”方案,日本海上保安厅不仅组建了钓鱼岛专门巡逻船队,还动用军机拦截中国飞机。
若双方在对峙过程中发生碰撞,或是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导致船只受损,两国海军介入后,对峙就有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日本划定的“防空识别圈”几乎延伸到了中国边境附近,中国飞机在该区域内飞行是常态,一旦日方对中国飞机实施拦截,中国空军必将前往应对,频繁的交叉飞行会大幅增加意外冲突的概率。此外,日本的强硬派与右翼人士多为二战时期日本高官的后代,岸田文雄的祖父岸田正记就曾担任二战时期日本海军政务次官,这些人在反华以及推动修改宪法方面态度异常积极。
矢野义昭指出,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武装力量在美国的军事庇护下受到诸多限制,仅能承担本土防卫任务,其战略与作战规划也需听从美军指令。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军费开支位居世界第二,拥有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和火箭军,同时具备强大的动员潜力与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这种优势是当前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企及的。日本的主要军用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均依赖美国,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期间,日本在现代化装备方面对中国军队拥有明显的质量和数量优势。但近二十年来,随着中日国力对比的变化,中国陆海空三军及火箭军均取得了迅猛发展,而日本由于经济停滞,军备发展速度放缓。此消彼长之下,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在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主力装备的数量不足中国的25%。
中国的航空母舰数量是日本的3倍,宙斯盾驱逐舰数量是日本的5倍,攻击潜艇数量是日本的3倍,三代战斗机数量是日本的4倍。从上海、青岛和沈阳起飞的战斗机,其作战半径已能覆盖日本的大阪至冈山地区。中国拥有大量各类远程导弹和核武器,而日本没有任何远程攻击导弹和核武器。中国的歼20战斗机和055驱逐舰,性能要比日本的F-35战斗机和“爱宕”驱逐舰高出一代。
随着中国新一代装备逐步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完全依赖美军体系的日本自卫队将面临更大风险。在动员潜力、国防工业规模,以及石油、天然气、重要金属和粮食等重要物资的储备与运输能力方面,中日两国更是差距悬殊。中国还拥有巨大的战略纵深优势,毋庸置疑,中国已具备显著的战略优势,而日本的战略处境则不容乐观。假设美国经济未出现重大波动,到2025年,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将继续恶化,这意味着美国难以在军事领域持续投入大量资源。
美国在冷战后期装备的主战装备已逐渐老化,当前美军的装备规模处于七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新采购装备的数量远不及中国。美国虽有众多盟友,但这些盟友大多只是依附于美国获取利益,仅会摇旗呐喊,并无能力为美国分担全球军事任务,因此美国只能依靠自身力量。而其有限的资源还需分散到欧洲和中东地区,为了躲避中国火箭军的强大打击能力,驻冲绳的1.9万美军海军陆战队中,将有9千人转移至关岛、夏威夷及美国本土,留在冲绳的美军仅包括基地警卫队、后勤支援人员和司令部人员,不再部署作战部队。随着中国火箭军打击能力的不断提升,美军还会将作战部队进一步转移至第二岛链。按照美军的设想,在中美冲突初期,美军将采取“守势”,战场可能位于第一与第二岛链之间,甚至更靠后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收缩也反映了其国力的发展趋势。
二:2025年的日本防卫态势
第二岛链与第一岛链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岛链上的日本拥有城市、人口、基础设施和战术纵深,琉球群岛有庞大的基地群,从奄美大岛到那国岛的800千米范围内,分布着20多个机场和10多个港口,还有数百万居民,进出第一岛链只能通过大隅海峡、宫古水道、吐噶喇海峡,这些海峡最宽处也不过200多千米,极易实施封锁。第二岛链则不具备这些条件,不存在完整的岛链结构,东京到关岛之间只有无人居住的硫黄岛,关岛到澳大利亚之间美军没有任何基地,硫黄岛以北930千米是八丈岛,以南1160千米是塞班岛,能够作为基地的只有距离冲绳2300千米的关岛,而关岛面积仅549平方千米,处于中国远程导弹的射程之内。美军若将整个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集中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极有可能被一次性摧毁,因此还可能退守至夏威夷甚至美国西海岸。
美国的战略收缩无疑会大幅增加日本的防卫压力,在面临本土作战时,美国援军的到达时间和作战能力都存在不确定性。从夏威夷到东京有6300千米,从美国西海岸到东京有9000千米,如此遥远的距离使得美国对日本的保护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日本自卫队不得不填补美军撤离后留下的空缺,“西南防御”成为日本防务文件中的热门话题,其核心是守卫冲绳岛。过去,冲绳有大量美军驻扎,日本自卫队的防御重心不在该方向,仅部署了第一混成团和一个航空队。
2012年之后,日本自卫队将1800人的第一混成团扩编为2100人的第15旅团,那霸基地的战斗机数量也从12架增加到24架,但与撤出的美军相比,新增的力量十分有限。一旦爆发战争,日本很难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对于日本本土,陆上自卫队仅有9个师团、6个旅团及1个加强旅,其中一个师团仅8000人,一个旅团为3000-4000人,这样的编制规模难以进行扩充。
日本70%以上的地形为山地或丘陵,本州岛山脉纵贯,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分别位于相互分离的濒海平原,四国岛和九州也被分割成多个区域。这种地形特点使得陆上自卫队无法集中部署,只能采取分区防御策略,交通联系仅依靠几条陆地通道,许多道路在冬季会受到复杂冰雪天气的影响,部队摩托化行军的可选路线极少。由于陆上自卫队高度依赖海运,若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部署在不同区域的部队将成为孤立的群体。北海道是陆上自卫队兵力部署最密集的地区,为了防范俄罗斯,这里部署了2个师团及2个旅团,唯一的装甲师也驻扎在此,因此不会大幅削减北方驻军。防御资源的分配问题是日本面临困境的开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2025年日本自卫队的力量难以大幅增强,现有兵力布局也很难有重大调整,而中国的综合国力仍在快速提升,2025年中国军队的实力将达到顶峰。
三:矢野义昭少将构想的中日交锋
2022年之后,中东与欧洲的态势愈发紧张,美国的关注点将长时间停留在欧洲地区,中国已然掌控了南海以及通往波斯湾的石油运输线路,美国的实力已衰减至难以同时应对两场正面交锋,而至于如何遏制中国,已然成了美国的国家策略。要遏制中国,只能借助日本人不断攀升的不安感,不少日本人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抱有排斥与敌对的心态,在美国承诺履行《美日安保条约》义务的怂恿下,日本的强硬派与右翼分子开始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猛烈抨击中国执法船只频繁现身钓鱼岛周边海域。
日本强硬派觉得,虽说日本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该国的长处在于兵力集中于本土,能够调集到战区形成数量上的优势。中国海军的兵力却分散部署在绵长的海岸线上,倘若将兵力集中到钓鱼岛周边,其他海域就会面临防御空虚的隐患。日本海上自卫队还配备了不少性能优异的装备,且具备专业能力,要是能巧妙运用自身的人力、装备及地理优势,日本或许能重现甲午海战的胜利,使中国丧失成为超级大国的进程。
于是,日本海上保安厅着手在钓鱼岛海域扣押中国渔船,并与赶来救援的中国执法船在海上形成对峙。中国海监也派遣运-12海监飞机飞至钓鱼岛上空,日本航空自卫队则从那霸基地起飞2架F-15J战斗机前往驱离,中国空军也从福建水门基地起飞2架歼-10战斗机赶来增援。当F-15J战斗机靠近钓鱼岛时,中国空军又起飞了一批歼-10战斗机,日本航空自卫队也从九州筑城基地紧急起飞2架F-15J战斗机驰援。
双方起初都只打算发出警告并驱离对方,要求飞行员在遭受攻击前不得使用武器。双方战斗机进入目视范围后,通过无线电相互要求对方战机撤离。现代空中对峙的尺度很难掌控,飞行员很难判断对方的意图,开火常常发生在转瞬之间。没多久,歼-10战斗机就击落了最先出动的2架F-15J战斗机。不管这是否属于意外事件,开弓之后便再无回头路,日本航空自卫队很快便会进入报复状态,必须抢先击落正在冲绳本岛西部实施指挥的E-767预警机。
中国空军对日本的防空指挥网络了如指掌,日本拥有4架E-767预警机,均部署在本州岛的浜松基地,数量恰好能满足巡逻、待机及维护训练的无缝衔接。尽管三泽基地也配备了E-2C预警机,但其雷达探测距离与情报处理能力远不如E-767预警机。一旦击落一架E-767预警机,日本预警机的无缝衔接体系就会瓦解,在后备的E-767预警机抵达前,日本就只剩下冲绳本岛与宫古岛的地面雷达可供使用了。在“空警”2000预警机的引导下,歼-10战斗机成功击落了E-767预警机,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12小时里,中国空军便能完全掌控钓鱼岛上空的制空权。日本也下达了防卫出动指令,从那霸基地与筑城基地起飞F-15J战斗机迎战中国战斗机。在没有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F-15J战斗机只能依靠飞行员的个人能力,与中国空军第二批赶来的歼-10战斗机展开空战,日本自卫队也进入最高警戒状态,并紧急征召预备役人员。
局势逐步升级,中国的导弹开始袭击自卫队的海空基地。在持续不断的导弹袭击中,航空自卫队的基地与飞机快速损耗殆尽,剩余的飞机不得不转移到关岛。几天之后,中国空军便夺取了九州上空的制空权,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驱逐舰队则作为九州岛的机动防空力量投入使用,部署在九州岛东南海域与琉球群岛以西海域,干扰中国攻击机进入琉球群岛。中国调集了北海舰队与东海舰队的潜艇、水面舰艇、陆基攻击机,以及反舰导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围攻日本舰队,迅速夺取了九州西岸到对马海峡的制海权。丧失制空权与制海权的日本只能转入防御状态,借助部署在琉球岛链邻近岛屿的岸舰导弹,阻止中国舰队冲出宫古水道,以争取美军赶来增援的时间。陆上自卫队则增援琉球群岛,保护这些岸舰导弹,而中国则着手准备发起两栖作战,清除这些岸舰导弹。
由于没有制空权,陆上自卫队被迫放弃海运方式,只能借助直升机搭载轻型车辆前往琉球群岛。而琉球群岛为珊瑚礁地质,短期内只能建造简易掩体。中国开始在舟山群岛与青岛征用大量货船及滚装船,并袭击琉球群岛的军事基地、运输枢纽、通信枢纽、油库及发电站。袭击持续一天后,中国2个海军陆战师旗下的4个陆战团,分别搭乘大型登陆舰、小型登陆艇、滚装船及货船,在冲绳岛的4处滩头登陆,空降旅与特种作战旅也在冲绳岛的港口及机场着陆。
驻守那霸的第十五旅团仅有2000多人,双方在坦克、火炮及兵力数量上的差距达到20倍,且无法获得补给,根本难以抵挡数量庞大的登陆部队,只能转入山地开展游击战。中国军队控制港口后,在两周时间内便能运来12个师,歼灭所有日军及驻冲绳美军,全面占领冲绳岛。在中日冲突期间,俄罗斯也“趁火打劫”,迅速进攻北海道的北部与东部,3天之内便能击败缺乏有利防御地形的自卫队第2师团与第5旅团,随后便展开谈判,迫使日本放弃北方领土。
四:美国的反应
中国占领冲绳后,美国会“一边倒”地转向反华。考虑到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实力远不及中国,其在欧洲的作战部队受到俄军牵制,无法调往东亚,也难以发起两栖作战夺回冲绳,因此,美方的干预程度与规模可能较为有限。美国只能先提升核力量的警戒级别,威慑中国继续进攻日本,但中国不能寄望于美国不进行干预。美日同盟与北约同盟不同,美国对日本的保护是单方面的,日本向美国提供驻军基地并承担驻军费用,作为交换,美国承担保护日本的义务。美国若不救助日本,其盟主形象便会崩塌,因此,在美国军队尚未抵达之前,美国会先向日本提供情报支援、电子战支援及弹药,日本进行动员后,美方会提供武器装备,还会出动预警机、潜艇及特种部队,提供指挥、控制与情报行动支持,美军抵达后会直接参与作战。
中国攻击冲绳军事基地需要数天时间,美军会调集预警机,部署在能够覆盖中国海岸线的西太平洋空域,由西太平洋的航母打击群出动F/A-18E/F战斗机提供掩护。为防止中国根据F/A-18E/F战斗机的位置推算出航母的位置,F/A-18E/F战斗机在从关岛出发的加油机支援下,在距离航母500~900千米的区域巡逻,并从关岛派出F-22战斗机及B-2轰炸机,提供指挥、控制与情报行动支持,美军抵达后会直接参与作战。
中国攻击冲绳军事基地需要数天时间,美军会调集预警机,部署在能够覆盖中国海岸线的西太平洋空域,由西太平洋的航母打击群出动F/A-18E/F战斗机提供掩护。为防止中国根据F/A-18E/F战斗机的位置推算出航母的位置,F/A-18E/F战斗机在从关岛出发的加油机支援下,在距离航母500~900千米的区域巡逻,并从关岛派出F-22战斗机及B-2轰炸机,破坏中国航空兵的作战行动,以此支持日本拖延时间,并让战略轰炸机、核潜艇、巡洋舰及驱逐舰也能发射巡航导弹打击中国内陆目标。
如果中国军队无法抵御美军的进攻,自然也就无法对日本构成威胁。要遏制美军,中国就需主动出击,摧毁美军的进攻力量。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打击范围能够覆盖关岛以东及日本以东海域,中程弹道导弹向北能够覆盖日本全境,向东能够覆盖西太平洋,向南能够覆盖整个西南太平洋及部分印度洋。卫星、电子侦察站及天波雷达能够大范围搜索西太平洋海域的航母打击群,美军有多大能力支援日本,目前还难以确定。
五:结语
若加以分析,尽管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全然相信,但矢野义昭的预测也并非毫无道理。美国想要发动针对中国的代理人战争,中国周边只有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越南的军事实力能够与中国一战。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因此不在考虑范围内;韩国受到朝鲜的牵制,美国若让韩国去挑衅中国,稍有不慎便可能再次引发一场朝鲜战争,美国陆军处于劣势,这并不划算;越南虽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但其海空军实力不堪一击;印度虽常与中国发生边境冲突,但西藏的地形使印度难以掀起大的波澜;中国台湾地区虽然动作频繁,但实际上难以抵挡24小时。综合来看,只有日本与中国既有世仇,又存在领土争端,且具备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及国土纵深,最适合扮演如今乌克兰的角色,但中国并非俄罗斯,未必会中美国的圈套。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