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31 09:45 点击次数:64

大飞机:C919运营佳绩频传,国产大飞机产业“展翅高飞”

据8月29日央视新闻报道,国产大飞机C919入列南航已满一周年。这一年里,它累计安全运营约7800小时,承运旅客超46万人次,机队规模还将迎来第6架飞机。这一连串亮眼数据,无疑是对C919技术实力与市场适应性的有力证明,也标志着国产大飞机产业正加速崛起。

大飞机行业的主要分类和技术特点

全球大飞机行业分为干线客机和支线客机两大类,其中干线客机是数量和价值占比最高的产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对科技和国民经济具有显著拉动效应。从技术特点来看,大飞机制造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多学科交叉,尤其在新材料、航电系统和发动机领域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例如,复合材料和航电系统目前仍依赖进口,而机体结构已实现较高程度的国产化。

大飞机行业的市场规模

根据2025年的最新数据,全球大飞机市场规模约为3339.6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4629.5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32%。主要区域市场的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亚太地区航空运输需求的增长、中东地区航空枢纽建设的推进以及欧美市场老旧机型的更新换代需求。此外,中国民航市场的快速崛起也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预计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之一。

大飞机行业的产业链

大飞机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主要包括飞机设计研发、材料供应和关键系统制造,其中新材料、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的国产化进展备受关注。

数据来源:行行查| 行业研究数据库 www.hanghangcha.com

在材料方面,中国已具备较强的铝合金、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能力,例如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在钛合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中航高科、中复神鹰等企业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

在发动机领域,国产长江CJ-1000A发动机已进入试飞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技术上取得关键进展,未来有望逐步替代进口动力系统,提升C919等国产机型的国产化率。目前C919的国产化率约为60%,后续目标是通过自主研制逐步提升至更高水平。

在航电系统方面,中航机载、四川九洲等企业已具备航电和机电系统的集成能力,部分系统已实现国产替代。同时,中航光电、航天电器等企业在高可靠性电子元器件领域也实现了批量供应,支撑了机载设备的本土化制造。尽管如此,部分高端芯片、传感器和核心软件仍依赖进口,尤其是在飞行控制、通信导航等关键子系统中,国际供应商如霍尼韦尔(美国)、柯林斯宇航(美国)、泰雷兹(法国)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游环节以机体制造和总装集成为核心,中航西飞、中航沈飞、洪都航空等企业承担了C919机身、机翼等主体结构的制造任务。中国商飞作为主制造商,采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整合全国22个省市、242家大中型企业参与研制,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辐射全国的民机产业体系。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供应链协同效率,也加速了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进程。

在下游环节,适航认证、销售与售后服务、维修(MRO)等体系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已签发C919项目首个型号检查核准书(TIA),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为后续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截至2025年,C919订单量已突破1300架,显示出市场对国产大飞机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围绕大飞机的衍生服务如航空金融、二手飞机交易、飞机改装、航空工业旅游等也在快速发展,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价值。

总体来看,大飞机产业作为资金、技术和资源高度密集型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还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中国政府将大飞机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突破领域,并通过科技专项、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保障研发资金和产业推进。根据波音公司的研究,民用机销售额每增长1%,可拉动国民经济0.714%的增长,且一个航空项目10年后对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就业带动比为1:12。因此,随着C919进入快速交付期,国产大飞机正逐步打破波音与空客长期主导的“双寡头”格局,形成“双雄并立”的新格局。

未来,随着国产发动机、航电系统和材料的进一步突破,中国大飞机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将持续增强,为全球航空市场注入新的竞争活力。同时,全球大飞机市场将持续受益于新兴经济体的航空需求增长、环保法规推动的技术升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航空制造中的深度融合。

大飞机行业的竞争格局

核心供应商分布呈现出全球化协作的特点,整机制造商通过“整机制造商—多级供应商”体系进行专业化分工。第一级为整机制造商,例如波音和空客;第二级为大型关键航空分系统制造商,如机体和发动机供应商;第三级提供结构件和零部件,如中航重机和三角防务;第四级涉及电子元器件和复合材料等更基础的供应环节,代表企业包括中航光电和光威复材。这种多层次供应链体系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的一致性。

国际主要制造商波音和空客长期以来在全球商业客机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根据2023年的数据,空客和波音的交付量占总行业的90%,其中空客占据51%的市场份额,波音则占据40%,剩余的9%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等其他制造商占据。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商飞的强势进入,这一行业格局或许会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波音安全问题不断,给商飞提供了机会。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纪尧姆·福里表示,中国商飞可能会打破该行业的“双头垄断”局面,成为空客与波音之间的新竞争者。

大飞机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

在商业模式方面,大飞机制造均采用“全球供应链”,波音、空客和中国商飞均形成“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通过规模经济创造降本空间。例如,赫氏公司作为碳纤维和预浸料等复合材料的关键供应商,与波音、空客主制造商实现强绑定,业绩/股价与波音交付量关联度较高。中国商飞在C919项目中也采用了这一模式,确保了项目的高效运作与质量控制。

未来,大飞机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环保性能。波音和空客在窄体客机市场分别以737和A320巩固了垄断地位,在宽体客机市场,波音推出了777和787,空客则推出了A330、A340、A350和A380。中国商飞通过采用最新的发动机、复材等设备,在节油、燃耗方面有一定优势。此外,随着全球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制造商将更加关注飞机的节能减排性能,推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飞机的环保性能和运营效率。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