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8-08 10:26 点击次数:73

美印互撕,特朗普爆粗后莫迪放话印度全球第三

“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刚被特朗普骂成“死亡经济体”!莫迪一怒:我买俄油就是气死他!

话说那天刷手机,热搜突然蹦出特朗普飙脏话,点名道姓说印度经济体快断气了。网友瞬间炸锅:小川建国这是月底冲业绩,还是真想掀桌?别急着战队,先把吵架的前因后果串一遍再说。

华盛顿最近甩给新德里一张纸,上头就三行:第一,所有关税给老子砍到零;第二,天然气港口敞开买美国货;第三,把钱投过来,别买俄罗斯打折油。写这张纸的人大概觉得印度旅游业很火,想来个“首都七日豪华罐装气”套餐。可老莫迪知道,印度一半人口靠小农吃饭,打开门那一刻,进口的便宜大豆直接挤垮本土粮商,选票会被骂到上热搜。于是他说了句“NO”,硬生生把纸按回白宫桌上。

接下来就是熟悉的套路:美国25%关税一键到账,印度二话不说宣布打杏仁和苹果的主意。两边像小学生约架,一人出一拳。可真正的火油是油。白宫想让全球对俄说不,结果印度股市挂出大横幅:俄罗斯原油七折闪购。炼油厂连夜开工,一桶桶低价油炼完转身卖到欧洲,印度中间商差价赚得手软。本来就盼着油价压通胀的欧洲人乐坏了,华盛顿反而成了背景板。

如果只是经济账,网民还能当瓜吃。问题出在“死亡经济体”四个字,相当于把莫迪多年吹的“龙象崛起”打回原形。印度两大电视台连夜开撕,一边高呼爱国,一边追着总理问为什么不回嘴。莫迪沉默24小时后终于顶着黑眼圈爬上集会讲台,举起麦克风:“兄弟姐妹们,印度必须冲第三,去买国货撑我!”掌声之外,也有声音嘀咕:第三究竟是啥标准?是GDP总量还是人均工资先涨到隔壁越南水平?

拿起算盘一敲,数字倒是挺燃:2024年GDP 3.85万亿美元,甩开英国、法国,站到老五。德国、日本最近一个比一个人间清爽,模型推演四年内印度超车不是梦。可问题是,3.85万亿除以14亿人,摊下来每个人口袋只有2700美元,开店都不够交水电。再说工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印度的车头早就被贷款利息拉成电瓶。军队仓库里塞满“万国牌”步枪,国产阿琼坦克被自家媒体吐槽“跑十公里先掉履带”,制造业短板板板相扣。

真想去那边办个小厂,手续绕得像贪吃蛇:先申请A表,再补B表,C代表格需要D部门盖章,D部门老兄度假去了。折腾下来几个月,黄花菜也凉了。基础设施呢?高速公路里程只有中国十分之一,货车平均时速40公里,司机一边唱歌一边骂路。电力荒更夸张,夏天四十度高温,风扇一转跳闸,小孩热得睡房顶。穷兄弟阶层两极分化,首富住27层空中别墅,山脚下一间铁皮屋能住八口人。种姓这条看不见的链条一拉,大批青年自觉退场,消费市场永远缺一块拼图。

说到统计数据,也是一把伤心泪。有人爆料,牛粪能算成高端化肥产值,于是网友调侃:牛圈的GDP比我的工资涨得还快。层层注水,资本市场照单全收,可国际买家看着就想跑路。川建国的嘴炮虽毒,骨子里的潜台词是:“你把账算清再来跟我谈第三。”

回看整出闹剧,美印这对活宝虽然越吵越响,但心里都门清:还得互相借力。美国在印太要拉人站台,印度在上合想有一层保险,吵完还得手牵手。只是大家伙儿越来越不愿当跟班,都想按自己的节奏出牌。印度想要第三,先得把穷哥们安顿好,让他买得起一瓶干净水,孩子能上得起学。只有14亿人腰包里有了票子,GDP的泡沫才不会一戳就爆。至于莫迪和特朗普的嘴仗,不过是流量大餐里的花椒粒,辣归辣,终究不是主菜。

印度能不能真成第三?网友先别急着下注,——只要等他们上下铺的兄弟都能在夏天吹空调,这场考试才算过关。你觉得莫迪下一招是发消费券,还是继续请大家爱国买买买?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