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小黄蜂”震撼亮相!076舰的致命搭档还是最强教练机?
黄皮涂装、双垂尾布局,一架神秘战机在南昌飞行大会的惊鸿一瞥,引发全球军事观察家的热烈讨论。
2025年南昌飞行大会现场,一架被网友昵称为“超级小黄蜂”的新型战机成为全场焦点。这款基于L-15/教练-10A“猎鹰”深度改进的双座轻型机,以其与美国F/A-18“超级大黄蜂”相似的双垂尾设计引发广泛猜测 。
观众们原本期待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却意外迎来了俄罗斯空天军“勇士”飞行表演队。而真正引起轰动的,是有人在瑶湖机场拍摄到的这架“超级小黄蜂” 。
01 外观设计与技术特点
“超级小黄蜂”最显著的特征是其 双垂尾布局 ,这与基础版教练-10的单垂尾设计形成鲜明对比。从央视曝光的画面来看,该机采用外倾双垂尾、双腹鳍设计,前起落架为舰载机标志性的双轮结构,起落架更为粗壮 。
该机保留了教练-10的尖拱形大尺寸边条,但在边条设计上更加锋锐,近似F/A-18的切边边条。这一改进提升了大迎角下的升力特性,降低了进气道对侧滑的敏感性,使发动机在复杂气流中更加稳定 。
“超级小黄蜂”的机头锥经过全新设计,尺寸明显大于教练-10,为搭载更大口径的先进雷达提供了可能。后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发动机尾喷管要比原先配置的看起来更粗,大概率已换装了输出功率更大的国产涡扇某型发动机 。
洪都公司早在2023年4月14日就获得了“边条翼双垂尾布局飞机”的专利授权 。这一专利技术如今在“超级小黄蜂”上得到完美体现,显示出中国航空工业在舰载机设计领域的持续创新。
02 三大可能用途分析
关于“超级小黄蜂”的定位,目前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076型两栖攻击舰的专属舰载机。076型作为全球首艘具备电磁弹射能力的两栖攻击舰,需要一款尺寸适中、能弹射起飞的固定翼舰载机 。
支持这一观点的人指出,“超级小黄蜂”体型小巧,非常适合076型有限的甲板和机库空间。该机可执行低烈度巡逻、反海盗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等任务,使076型成为兼具两栖攻击和制海作战能力的平台 。
然而,反对者认为076型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指出,076型更可能选择歼-35加无人机的组合,因为“超级小黄蜂”作为四代半战斗机,在高端冲突中生存能力有限 。
第二种观点认为“超级小黄蜂”是一款外贸轻型战斗机。类似韩国的FA-50,教练机改轻型战斗机在国际市场已有成功先例 。该机具备8个外挂点,最大可携带3.5吨弹药,可发展为制空拦截、对地对海攻击的多用途战斗机 。
但分析指出,双小推发动机布局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并非主流,单中推构型更受青睐。随着五代机技术扩散,四代半战斗机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
第三种观点,也是最具说服力的观点,认为“超级小黄蜂”是中国海军的 专用舰载教练机 。中国航母事业快速发展,急需培养大批合格舰载机飞行员,但目前缺乏专用舰载教练机 。
目前,海军使用教练-9H和教练-10H等陆基教练机进行培训,但它们都无法在航母上实际起降。飞行员在陆地完成初步训练后,不得不直接使用歼-15S双座战斗机进行航母起降训练,使用成本高,对歼-15S的损耗也很大 。
03 舰载教练机的技术优势
“超级小黄蜂”的 双垂尾设计在舰载环境下具有显著优势 。相比单垂尾,双垂尾在高速飞行和大机动动作时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通过左右对称布局分散气流作用力 。
双垂尾还采用外倾设计,可避开机翼遮挡的气流阴影区,在大迎角下仍能提供稳定偏航力矩,保障过失速机动的可控性。这一特性对舰载机在航母起降时至关重要 。
该机还具备“差动偏转”能力,即左右垂尾可向相反方向转动,产生额外滚转力矩,与副翼协同增强飞机操控性。这些特性使“超级小黄蜂”能够更好地模拟歼-15T、歼-35等双垂尾舰载机的飞行特性。
“超级小黄蜂”专门优化了低速性能,起飞速度可降至200公里/小时左右,滑跃起飞和电磁弹射都能适应 。用这种飞机来训练飞行员,不仅性能够用,而且成本低,学员可以在较为“友好”的平台上熟练掌握起降技术。
该机采用双发布局,发动机很可能采用了最新的涡扇-17“岷山”涡扇发动机,更利于在航母上起降和茫茫大海上的安全飞行 。双发设计提高了在大海上飞行的安全性,单发故障时另一台发动机仍能保证飞机返航。
04 训练体系变革与多任务能力
中国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模式已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的在空军飞行员中选拔改飞舰载机,变成了从大学生中选拔定向培养 。这意味着飞行员从一开始就要在航母环境中训练,专用舰载教练机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超级小黄蜂”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有了专用舰载教练机后,飞行员的培养可以建立起阶梯式训练体系:先在陆地基地使用教练机打基础,再到076上适应海上环境,最后才是上航母训练战斗机 。
这种训练体系不仅培养速度快,还更加安全、经济。教-10的造价低,维护成本低,油耗低,使用寿命长,因此使用成本远低于战斗机 。学员可以在较为“友好”的平台上熟练掌握起降技术,之后再上战斗机训练,效果更佳。
除了教练功能,“超级小黄蜂”还具备多任务能力。它的双座布局适合指挥无人机蜂群作战,与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有人-无人协同战术体系不谋而合 。前座飞行员负责飞行操控,后座乘员专注于无人机群的任务分配与战术协调。
该机还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在076型两栖攻击舰上作为轻型攻击机使用,打击滩头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支援海军陆战队员执行抢滩登陆作战 。这种多任务能力大大提升了平台的性价比和战术灵活性。
05 争议与现实意义
关于“超级小黄蜂”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实际作战价值上。有分析认为,该机作战能力有限,可能不如歼-15T甚至F/A-18E/F,被称为“航母跑道保卫者” 。
但支持者指出,教练机兼作战功能是国际趋势。韩国FA-50、意大利M-346FA等均成功实现了从教练机到轻型战斗机的转变。“超级小黄蜂”可挂载PL-10/PL-12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 。
对于中国海军而言,“超级小黄蜂”将彻底改变舰载机飞行员培训体系,实现从高级训练、上舰资格认证到战术训练的一机包办,解放歼-15、歼-35等主战飞机的宝贵机体寿命 。
随着“福建”舰服役和004型核动力航母的建造,中国海军对舰载机飞行员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外国媒体认为,专用舰载教练机的出现,配合福建舰即将入列、004型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意味着中国航母时代的到来 。
当一个国家开始为舰载机飞行员建立完整的培养体系时,也标志着该国的航母力量已从试验阶段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 。“超级小黄蜂”正是这一体系化建设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