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24 13:42 点击次数:182

政治上的巨人,道德上的矮子——寇准的权力人生

澶渊城下救了整个大宋,雷州荒地孤独死去。同一个寇准,怎么就变成了两个人?

少年得志,锋芒太露

公元980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那年头,这事儿比中彩票还难。

别的考生头发都白了还在啃书本,人家寇准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这下好了,整个京城都在传”神童寇准”的故事。

年轻人嘛,有点成绩就飘了。寇准更是把这种飘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回,宋太宗听不进他的意见,起身就要走。寇准急了,直接拽住皇帝的袖子,硬是让他坐下听完。这胆子,放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宋太宗不但没生气,还夸寇准是”当朝魏征”。说白了,赵光义想当唐太宗,需要个魏征来配戏,寇准正好撞枪口上了。

一个愿意演,一个愿意看。君臣配合得天衣无缝,寇准的官也升得飞快。

32岁就当了参知政事,这升迁速度在宋朝算是开了挂。

力挽狂澜,一战成名

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萧太后带着30万大军打过来了。这次不是闹着玩的,直接杀到了澶州,离汴京就一步之遥。

朝廷上下吓得要死。宋真宗想跑路,大臣们也都在商量往哪儿逃。

就这时候,寇准站出来了。他死活不同意逃跑,硬是劝宋真宗御驾亲征。

说劝其实不准确,基本上就是威逼利诱加忽悠,把宋真宗弄到了前线。皇帝的龙旗一出现,宋军士气大振。

运气也不错,辽国大将萧挞凛被宋军的床子弩给射死了。辽军一看主将都没了,军心大乱。

萧太后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求和。1005年正月,宋辽签了澶渊之盟。

宋朝每年给辽国银子10万两、丢绸20万匹,换来了百年太平。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寇准一夜之间成了救国英雄。连辽国人都知道他是”无地起楼台公”,可见名声有多大。

功高震主,祸从口出

澶渊之盟后的寇准,那叫一个春风得意。每天上朝,宋真宗都笑眯眯地目送他离开。

这场面看得王钦若心里不是滋味。当初主张逃跑的是他,现在成英雄的却是寇准。

王钦若憋了一肚子火,找了个机会在宋真宗面前挑拨。他问皇帝:“陛下这么敬重寇准,是因为他有功吗?”

真宗当然点头。

王钦若接着说:“陛下知道赌博吧?赌徒把最后的钱一把押上,这叫孤注。当时陛下就是寇准的孤注啊!”

这话够狠。把皇帝比成赌注,把寇准说成是拿皇帝性命在赌博。

宋真宗听完脸都黑了。原来自己在寇准眼里只是个筹码!

更要命的是,寇准自己也不争气。仗着功劳大,到处承诺给人升官,还把这恩情算到自己头上。

这在皇权政治里是大忌。官职任免是皇帝的专权,你一个臣子凭什么说了算?

同事关系寇准也处得一塌糊涂。王旦处处维护他,临死还推荐他当宰相,结果寇准专挑王旦的毛病往皇帝那儿告状。

连宋真宗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挑明说:“王旦在朕面前专说你好话,你在朕面前专拣他坏话说。”

寇准这才不好意思,感慨了一句王旦肚量大。但该告状还是告状,脸皮厚得可以。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终于受不了了,把寇准从宰相位子上撸下来。

寇准愤怒、不解,天天喝酒作诗,还写什么”痛饮能令百恨开”。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错哪儿了。

为了复权,出卖灵魂

被贬后的寇准,心里那个憋屈劲儿就别提了。从救国英雄变成失势大臣,这落差谁受得了?

关键是他想不明白,自己立了大功,凭什么被排挤?

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在皇权政治里,光有功劳不行,还得会做人,得迎合皇帝的心思。

机会来了。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开始搞”造神运动”。

王钦若跟皇帝说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是宋朝的耻辱。宋真宗听了心里不舒服,决定搞封禅来证明自己的功德。

各种”天书”开始满天飞。先是在承天门发现天书,说什么”赵受命,兴于宋”。接着泰山、汾阴也都发现了天书。

寇准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看到政敌因此得宠,心动了。

他主动请求跟宋真宗去封禅泰山。这一表态,立马从被贬的陕州知州升为户部尚书。

尝到甜头的寇准彻底不要脸了。天禧元年闹蝗灾,宋真宗心情不好。

寇准上书说,他管辖的地方,蝗虫感动于皇帝的德政,都”抱草而死”了,不吃庄稼。

蝗虫集体自杀?这种鬼话也说得出口。为了升官,寇准的底线已经彻底没了。

天禧三年,寇准和内侍周怀政在乾祐山伪造”天书”。明知道是欺君大罪,还是咬牙上奏说发现了祥瑞。

凭着这次表现,寇准重新当上了宰相。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已经从救国英雄变成了骗国佞臣。

机关算尽,死于非命

重新掌权的寇准以为能回到从前,没想到这只是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此时的朝廷已经不是澶渊之战时的朝廷了。宋真宗身体不好,皇后刘娥权势日盛,各方势力暗斗不断。

真正要了寇准命的,是他和丁谓的恩怨。丁谓原本是他的学生,有一次吃饭时帮他擦胡子上的菜汤。

寇准当众讽刺:“参知政事是给官长擦胡子的吗?”

这话把丁谓羞辱得体无完肤。从那以后,丁谓对寇准恨之入骨,一直在找机会报复。

天禧三年,内侍周怀政策划政变,要废掉刘娥,杀死丁谓。事败后,作为周怀政同伙的寇准也被牵连。

丁谓抓住机会,不但揭发了寇准参与政变,还把他伪造天书的事也抖了出来。

乾兴元年宋真宗死后,寇准被一贬再贬,最终流放到雷州。

雷州是瘴疠之地,63岁的寇准拖着病体到了这个天涯海角。当年的救国英雄,现在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天圣元年九月,寇准病死在雷州的竹榻上。临终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归葬故里,但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连这点钱都拿不出。

妻子宋氏带着他的遗体从广东出发,想运回陕西安葬。走到洛阳就没钱了,只能草草埋在那里。

连死后都回不了家,这对寇准来说是最大的悲哀。

皇佑四年,宋仁宗才想起这位昔日功臣,给他写了神道碑,题了”旌忠”二字。但人都死了快30年了,这点虚名还有什么意思?

一个拯救了国家却毁掉了自己的男人

寇准的一生就像过山车,从高峰跌到低谷,再从低谷爬到高峰,最后又摔得粉身碎骨。

他既是澶渊之盟的英雄,也是天书骗局的帮凶。既有为国捐躯的豪气,也有为权变节的卑劣。

这种分裂的人格,正是那个时代政治人物的典型写照。在皇权专制的体制下,每个人都被迫学会变色龙般的生存技巧。

寇准没学会,或者说学得不够好。他时而过于刚直,时而过于谄媚,总是把握不好分寸。

权力确实腐蚀人心。那个敢拽皇帝衣袖的少年,最终变成了编造”蝗虫自杀”的老臣。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内心的坚守比获得外在的成功更重要。那些被权力腐蚀的灵魂,即使一时得志,最终也会付出惨重代价。

寇准用自己的悲剧人生证明了一个道理:英雄和罪人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

你觉得寇准到底是英雄还是罪人?面对权力的诱惑,我们又能坚持多久?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