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最让体育迷们犯“心跳加速症”的事,肯定得数男排世锦赛八强出炉了。欧洲队们仿佛抱团开了外挂,六个座位被他们包圆,把别的大陆的队伍挤得就剩俩边角料。看着美国独守北美门面,伊朗死磕亚洲席位,这阵仗,真让人怀疑是不是主办方给欧洲准备了VIP通道。但局面紧张归紧张,赛场的悬念和逆转比“下班路上的堵车”还精彩。昨晚,伊朗对阵塞尔维亚,捷克痛击突尼斯,两场球把观众的肾上腺素都榨干了。现在问题来了足球我们早认命,篮球要追赶,怎么排球这事还是得欧洲人说了算?这回不扒拉扒拉门道,都对不起观众送的“老铁666”和“一键三连”!
细看这两场比赛,真是“江湖儿女各出奇招”。捷克和突尼斯的对决完全是“一个敢打一个敢挨”捷克开局直接暴击,突尼斯队被打得一脸懵,第一局结束连喘气机会都没有。第二局突尼斯还小挣扎了一下,刚以为能上演个“萨摩耶翻身”,结果捷克转瞬间又一把拽回去——像极了你刚决定减肥,隔壁烤串店又开业。第三局突尼斯绝地反击,上半局风头盖过捷克,14:7大领先,结果硬生生被人家连本带利追回来,25:23结束,这滋味怕是比吃苦瓜都苦。
再看伊朗对塞尔维亚那场,刺激得能让人头发立起来。你追我赶,比分像心电图一样忽上忽下。关键时刻,伊朗那股“不服就干”的劲头,塞尔维亚冷静得像冰水泡脚。这场拉扯,简直就是“市井版龙争虎斗”,谁也别想轻松拿下。看到这里,问题来了亚洲和北美选手就真的只能看欧洲队们表演吗?是不是说咱们的排球基因天生带点“菜市场抄底”属性?
其实说到欧洲队的霸主地位,不是今朝才有。遥想80、90年代,欧洲男排就像“铁锅炖大鹅”,硬气得一批。意大利、波兰、俄罗斯(当年还是苏联),哪支队伍不是宝藏球队?技术细腻,战术花样多,不是“人多势众”,是真的“棋高一着”。讲究的团队配合,精细的个人能力,感觉人家的二传都快成“外科手术专家”了。全场一打那叫一个流畅,完全不给对手留活路。
再看如今,对比就更明显了。赛场风格,一个个欧洲队基本功扎实,阵容厚,轮换灵活,就像东北早市的买家磨叽,但一旦出手就讲究实效。反观其他大洲,亚洲队虽然跑位灵活,讲究速度,但你不能期待每场都像“速度与激情”;北美队伍有爆发力,但有时也像“忽冷忽热的空调”,关键球没招。至于非洲代表突尼斯,这次被捷克打回来,估计回过头都得寻思一宿“这球咋输的”。
普通人的反应更有意思。贴吧、微博下面吵成一片,有吐槽欧洲赛区“开挂太多”的,有替伊朗叫好“亚洲流真的行”,还有怀念起中国男排如何一去不复返的。这日子,球迷比谁都会“精神内耗”,真不愧是咱们的国民运动——光说不练,光练不赢。
等两场风暴过去,“八强名单”就这么准时出炉,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地下里是不安分的。欧洲队占据六席,有人欢喜有人愁。欧洲媒体当然齐刷刷地互吹“排球精神,欧洲制造!”咱普通观众只能摇头叹气“咋就没人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尤其那些原本抱有期待的亚洲其它球队,心里又开始翻江倒海是不是自己闷头练习横岗跳,结果打开方式不对?
反方声音很快冒出来“欧洲这么牛,是规则太偏袒吗?”“是不是咱们的体育体系根本不匹配人家?”更有甚者,还拿足球、篮球、乒乓球一块对比来——“你乒乓球咱不照样团灭欧洲吗?”但凡有点自尊心的欧洲网友,也辩解得溜溜的“人家是靠科学训练,人才梯队压根断不了,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你瞅瞅,真是满世界找理由,谁都不想认输。
假性平静里,实际已经有人暗下决心。别的洲际队伍不是没想法,问题是真正落到实处,“硬实力”那玩意,你没就是没,想装装都装不像。即便一时有瘦驴啃草,但真到了半决赛、决赛,拼的就是底蕴和耐力。有球迷调侃,这局面像极了东北麻将馆有一家老胡,另外三家拼命“靠运气”,终归大牌子都落人家兜里。
万万没想到,关键时候的爆点还真让人眼前一亮。伊朗对塞尔维亚,决胜局伊朗直接上演一波“秒杀”,开局12-6,顺顺利利收官。要知道,塞尔维亚可是老牌劲旅,在欧洲都属于敢和别人“掰手腕儿”的主儿。伊朗队这次逆转,不是“玄学”,是真刀真枪生生顶回去。赛后数据一翻,伊朗小伙拦网、接发、二传各种环节一顿猛操作,运动员拼得那叫一个卖力,简直像“冬天啃完东北大冻梨”——牙都硌疼了也得往下咬。
矛盾的火药味也浓到不行。欧洲球迷开嘲讽“伊朗小伙这场打疯了,下轮别让他们遇见波兰!”亚洲网友立马回怼“刚说亚洲菜就被打脸,打脸疼不?”实话说,欧洲队占大头,但伊朗这场硬仗击碎了“欧洲独大”的铁王座,为亚洲排球留下一丝血脉。
而捷克逆转突尼斯则是“弱队的烦恼”,打得突尼斯灰头土脸,但如果不是第三局心态崩掉,或许能给比赛增点悬念。前文埋的伏笔全收看似无悬念,实则“逆境逢生”,原来全球赛场巨头如林,但“冷门”天天有,只看你演不演。
可惜大结局往往依旧残酷。热闹过后,赛场变得狼狈而温吞。伊朗虽然进击八强,前路却依然万里雪飘。毕竟欧洲队六个“无敌铁塔”堵在桥头,想再逆转,属实得靠点“烧高香”。而阵容强大的欧美、东欧队伍,彼此间的火拼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各怀心事“兄弟情谊归兄弟,关键时刻你死我活。”球场上风云变幻,背后是哪家协会砸钱、青训体系撑腰,哪队能坚持到最后一秒,才真是“王者的较量”。
普通人只看热闹罢了,不知排球江湖早已不止拼技术战术,更多细节都藏在日常积累里。亚洲队能否突围,很大程度要靠后天努力,可咱这“根红苗正”的力量,相比欧洲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差了不止一个“地沟油”的距离。现实让人牙痒痒,但也只能认命“哥们,这回又是看人家欧洲兄弟分钱花了。”
差距没弥合,阻碍也不止一点点。各国体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同,谁都别想着近道超车。球迷分歧越来越深,有的说“天赋是命,赶不上没办法”;有的却死磕“只要信仰够坚定,亚洲流能逆袭”。谁说得准呢?一边羡慕对手,一边埋头自家事,人类本质还是得靠希望撑场面。
咋说呢,细看这一波世锦赛八强,欧洲队的演技仿佛又上了新台阶,稳得让人心服口服。亚洲、北美、非洲卖力演出,可舞台灯光俨然只打在欧洲选手身上。要说这是啥竞技体育精神?那大概就是实力说明一切——不是你不努力,是别人一直比你狠。有人说排球能不能学中国乒乓球来一套“以一敌百”,听着就跟开玩笑一样,关键咱还真羡慕。假如有一天,亚洲队“咸鱼翻身”,咱第一个点歌《好运来》庆祝。其实啊,一个体育强国的诞生,真不是喊两嗓子标语,贴几个鸡汤标语能实现的,还得靠踏踏实实地积累。现在就说亚洲队不行,那也忒早了点。别人赢得了全场,也未必拿得了未来。
难道世界男排八强就只能让欧洲队“霸榜”到底?难不成咱亚洲、非洲、北美的男排就真成了陪跑?是不是“欧洲队=排球终极模板”,其他大洲就只能做背景板?还是说,只要有真本事,“逆袭剧本”迟早轮到我们主角?大家伙来砍一刀,你觉得欧美霸榜是板上钉钉,还是亚洲终有破局一刻?留言说出你的想法,让我们看看你支持哪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