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17 22:29 点击次数:197

毛泽东:我那碗面条,是对奢华庆寿的力拒,唯独那次寿宴,他却用来敲响全党警钟!

毛泽东的生日,按族谱记载是清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经过身边工作人员叶子龙等核对历书,确认其公历日期为12月26日。

毛泽东得知后曾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面条,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这句看似轻松的话,实则透露出他对个人生日的态度。

实际上,毛泽东一生中绝大多数生日都过得极为简单,常常只是一碗长寿面,配上几道家常菜。

力拒华诞:初心不改

1943年,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逐步确立。那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书记处主席,对书记处讨论事项拥有最终决定权。

正值他五十岁生日前夕,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凯丰提出“三宣传”计划,欲借毛泽东五十寿辰之际,宣传其思想和体系。

然而,毛泽东在4月22日给凯丰的复信中,明确表示:“生日决定不做。”他认为做寿太多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当时内外困难,时机不宜。

他甚至谦逊地指出,自己的思想体系尚未成熟,仍处于学习阶段,不宜作为体系去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来宣传。

当时中央书记处成员任弼时曾郑重嘱咐萧三,希望他撰写毛泽东传记以庆祝五十大寿。胡乔木也极力协助萧三集中精力写作。

但毛泽东反对为自己立传,主张活人不要写传记。因此,萧三的《毛泽东的初期革命活动》直到1944年7月才得以发表。在他的坚持下,党中央和边区各界都没有为他祝寿。

1945年冬,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医院休养,与贺龙、张闻天、王观澜等人同住。张闻天曾向叶子龙提议,为毛主席写一封祝寿信。

毛泽东对此回应:“有时间写什么不好,写这个没啥子用嘛!”

以身作则:制度约束

1949年,中国革命形势迎来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警示。

他提醒同志们警惕“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生。

这些担忧促使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一系列具体规定和措施,旨在约束中央和其本人。1953年8月,他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这些规定。

其中包括“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做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毛泽东将“不做寿”放在首位,足见其对此事的重视,并将其与中国革命胜利、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

1967年12月13日,湖南省革委会筹备小组向中央文革小组和周恩来请示,希望在毛泽东74寿辰当天(12月26日)举行隆重的韶山毛主席塑像落成暨铁路通车典礼。

毛泽东在12月17日批示中明确指出:“党中央很早就禁止祝寿,应通知全国重申此种禁令”。他要求湖南的集会另择日期,并重申“我们不要题字”。

他同意会议名称采用“毛泽东塑像落成暨韶山铁路通车典礼大会”的第一方案,而非提及寿辰。这份批示于12月21日由中共中央转发全国。

1973年12月26日,毛泽东迎来八十大寿,全球逾百个国家元首和政党领导人纷纷发来贺电。然而,毛泽东禁止将这些贺电在报纸上发表。

唯一例外:深谋远虑

尽管毛泽东一贯反对做寿,但在1964年他71岁生日时,曾破例举办了一次相对隆重的宴会。

这次宴会有四十多人参加,名单经他亲自审定,其中多为劳动模范和科学家,如王进喜、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钱学森等。他的子女等家人则没有出席。

宴会上,毛泽东并未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坐,而是特地与劳动模范和科学家们坐在一桌。他本人没有吃多少,反而一直给董加耕、邢燕子等人夹菜,鼓励他们为老百姓多做贡献。

这次特殊的寿宴上,毛泽东发表了讲话,严肃批评当时正在滋长的官僚主义之风。他名义上是过寿,实则是借此机会,向全党敲响警钟。

在国家困难的1960年,毛泽东67岁生日宴会更是简单。没有肉和酒,只有几个素菜、一盘辣子、一个汤,主食是米饭和少许手擀面。1966年他73岁生日时,也仅是四菜一汤,每人一小碗面条,加上烤白薯和煮玉米。

他小范围内的几次生日庆祝,也仅限于身边工作人员,饭菜只是在平时伙食基础上增加一两道。

结语

毛泽东在反对过寿和严禁贪图享乐等事上,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他将个人节制与党的艰苦奋斗传统紧密相连,以身作则。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