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18 02:22 点击次数:110

印度牛市还能撑多久?估值超23倍,聪明钱正在疯狂跑路

印度牛市还能撑多久?估值超23倍,聪明钱正在疯狂跑路

哈喽大家好,最近我朋友圈里一位在班加罗尔做程序员的朋友,兴奋得不行,天天聊一个话题:塔塔要上市了。他说这次是“百年一遇”的机会,感觉只要打中新股,人生就能上一个台阶。他这种狂热,你别说,还真不是个例,简直就是2025年整个印度社会的缩影。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点“精神分裂”的印度市场。一边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我这位朋友的兴奋,数据是能对上的。今年上半年,也就是2025年头六个月,印度IPO市场融了差不多67亿美金,这在全球都排得上号。更刺激的还在后头,光一个塔塔资本(Tata Capital),一上来就要融资20亿美金,这可是今年印度最大的一单。后面还排着一长串,像什么ICICI保诚资管,也准备上市募个十几亿。投行都放出话来,说下半年印度IPO融资额可能要干到180亿美金。整个市场,从孟买到德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赶紧上车,不然就亏了”的狂热气氛。

但怪就怪在这里,就在印度散户们跟疯了一样冲进市场的时候,另一拨人却在悄悄地往外跑,而且是头也不回地跑。谁啊?就是那帮嗅觉最灵敏的国际资本。你猜他们今年从印度股市撤了多少钱?最新的数据是,差不多90亿美金,而且很可能要创下自1999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资金净流出的记录。

这还只是股市。咱们再聊点更不好说的,那就是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个数据更能反映外资对一个国家未来的真实信心。印度2024到2025财年的净FDI,直接崩了,从上一年的差不多100亿美金,暴跌了96.5%,最后只剩下可怜巴巴的3.5亿美金。你没听错,几乎归零了。一边是海水,冰冷刺骨的海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印度本地人觉得遍地是黄金,而那些华尔街的精英们,却觉得这里是个马上要爆的雷区,忙着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

要理解这个矛盾,咱们得给市场里的几类人画个像。

第一类,就是我那个程序员朋友所代表的印度散户。他们可以说是“国家牛市”最坚定的信徒。在他们眼里,莫迪老仙,法力无边,印度经济未来一片光明,现在就是“下国运注”的时候。他们拿着工资、贷款,甚至身家性命冲进股市,把一个个IPO的估值推到了天上。这种热情,让外资都看傻了。现在印度股市里,外资的持股比例降到了12年来的最低点,接盘的,全是这些“自信”的印度老乡。

第二类,就是那些正在加速逃离的外资机构。他们就像一群冷静到冷酷的会计师,不听故事,只看报表。他们打开印度的K线图一看,脑子里警铃大作。MSCI印度指数的市盈率已经冲到快23倍了,是全世界最贵的市场之一。啥概念?就是说你现在投一块钱进去,得23年才能回本,这比抢钱也慢不了多少。有金融大鳄直接说,现在印度的估值高到了“无论怎么夸张都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步。更让他们害怕的,是印度那个“外资坟场”的名声。今天给你优惠政策,明天就能翻脸罚你几十亿,谷歌、亚马逊、三星,甚至我们的小米,谁没被割过韭菜?这种不确定性,比亏钱本身还可怕。

第三类,就是塔塔、ICICI这些急着上市的印度大公司。他们是这个局里最精明的玩家。你问他们为什么偏偏挑这个时间点上市?答案很简单:因为现在卖得贵啊!他们清晰地看到,精明的海外“韭菜”不好割了,但本地“韭菜”长势喜人,生机勃勃。趁着散户热情最高、估值泡沫最大的时候,赶紧把手里的股份套现成真金白银,这才是最实在的。他们办的,正是一场在本地人狂欢中,完成的胜利大逃亡。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宏观上看,对内,印度确实有它的故事可讲。经济增速在全球领跑,年轻人口众多,这让“印度崛起”的叙事充满了吸引力。对印度散户来说,这个故事足够性感,足够让他们掏出真金白银。

但对外,国际环境正在变得异常凶险。美国前阵子刚签了行政令,对着印度输美的商品直接加征关税,总税率高达50%,理由是你买俄罗斯石油。这刀子可是实实在在砍在了印度经济的动脉上。分析都说了,这可能直接把印度2025到2026的经济增速从7%砍到6%。外资都是人精,他们看到的不是“印度崛起”,而是随时可能爆发的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危机。

说到底,这背后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今天的印度,有点“没有美国的命,得了美国的病”的意思。它有着和美国科技泡沫时一样高的估值和市场狂热,却没有美国那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制度环境作为地基。它的股市,被国内的乐观情绪和民族自豪感吹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但这个泡沫下面,是脆弱的基建、落后的制造业和极不稳定的政策。

这种依靠“精神胜利法”和散户热情吹起来的繁荣,本质上是在饮鸩止渴。它把风险完全转嫁给了那些最脆弱、信息最不对称的普通人。

那未来会怎么样?短期看,靠着印度老乡们的“信仰充值”,这场IPO的狂欢可能还会持续一阵。但泡沫终究是泡沫。当外资撤离的效应传导到市场,当高估值再也撑不住,当某个黑天鹅事件戳破了“印度崛起”的神话,那会是怎样一幅景象?

我不敢想。我只希望我那位在班加罗尔的朋友,在为塔塔新股欢呼的时候,能稍微看一眼那些悄悄离场的国际资本的背影。因为当盛宴结束,一地鸡毛的时候,买单的,往往是最后一个离场的人。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