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意昂体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5-07-03 07:34 点击次数:183

被遗忘的山地王国——2024年考察宝山徒步路线游记之一

2022年5月,我完成了市社科联立项的“宝山石头城—太子关峡谷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课题调研。总体感受是:宝山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如果开发得当,可以成为继老君山、泸沽湖之后丽江旅游的重要增长极。

2023年初,我同王红胜同志从玉龙县塔城乡出发,沿金沙江而下,最后抵达攀枝花市,完成了一次系统的“江河考”,编印了《丽江丽江——615公里丽江长江调研专辑》,得出了“丽江的未来与出路,关键在水和金沙江上”的观点结论。在开展“江河考”的过程中,除塔城—石鼓—龙蟠—虎跳峡气势恢宏的三百里锦绣山河田园画卷长廊外,我还发现了大具、宝山、涛源这三块“宝”,而宝山恰好是我的家乡。

2024年11月,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委政研室、古城区政府办、玉龙县宝山乡的关心支持下,我回到家乡开展“宝山文旅经济研究之宝山徒步资源与路线考”课题调研。

关于宝山的多次活动,让我感慨“藏在深山无人知、身在宝山不识宝”“留得住的乡愁、回不去的乡村”的同时,坚定地认为:“何为宝山?——物华天宝、山地王国,即可谓宝山;‘山水林田城、古今中外奇’就是宝山”。其结论来自多年持续的行走与思考,一步步用双脚丈量故乡的土地,走最难的路、爬最高的山、探最深的谷、赏最美的景,看关山明月、高峡平湖、林海雪原、石城古寨,听虎啸猿啼、百鸟争鸣、高山流水、风涛松饮……因此,我看好宝山的未来!我想,历史上的宝山有几多辉煌,现实中的宝山有几多落寞,宝山的未来就有几多期盼和光明!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宝山、走进宝山、建设宝山,助推乡村振兴事业和大美丽江建设,现将2024年我们所走过的路线见闻,以游记形式进行回顾,以飨读者。

2024年11月6日早上10点,我和阿春在超市采购完罐头、米面、睡袋等物资后,驱车来到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与阿福、大海老师夫妇等三人两车汇合,一路北上,途经玉龙雪山甘海子、鸣音镇、宝山乡政府等地,于下午2点左右,来到百公里之外的宝山老家——满谷坞。

傍晚时分,我们前往10公里外的石头城,有幸参加了由大具、宝山、奉科、鸣音等玉龙县东部四乡(镇)轮办的——第六届“大山奉音”民族旅游文化节宝山乡乡村“村晚”暨宝山石头城旅游推介盛会,虽然我们错过了白天的直播活动,但还是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乡亲们的热情欢迎。晚饭后,我们走出小院,顿感空气清爽,一轮明月早已挂在山巅等候我们。邻近的广场上,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盛装的人们载歌载舞,随着葫芦笙的节奏,手牵着手围着熊熊篝火忘情打跳,石头城成了欢乐的海洋!让我想起了木公在《饮春会》里的诗句:“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月明中”。

11月7日、8日,由于天公不作美,像牛毛、细针似的小雨一直下不停,我们只能蛰伏在石头城内,陪初来乍到的大海老师夫妇在云遮雾绕的石头城内,沿高低错落街头巷尾兜兜转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如同雾里看花,品味感悟石头城的风物、历史、人生、故事。

11月9日,天气转晴,大海老师驱车回迪庆州香格里拉市。阿福、阿春、阿林我们4人本着不走寻常路、重复路的原则,开启了第一天的徒步之旅。10点整,我们从满谷坞老家出发,人手一根青竹杖,背上简单的午饭干粮,沿村背后的山路蜿蜒盘旋而行。半小时后,来到一处叫“空补”(纳西语意为门槛、山门)的垭口。该垭口位于海拔近4000米的克灵居主峰徐徐向下延展至金沙江边的高峻横岭余脉,是绍坞古、满谷坞、般阔坞、玉庐坞等村子经狮子落前往太子关(雪山门关)高路的必经之地,是一个当地人尽皆知、适合休息的好地方。此行我们没有停留,也没有去狮子落方向,计划一路向东:先上行至数百米开外的制高点——祭天台位置,再沿龙脊一样的山脊线徐徐下降至金沙江边的龙尾处,没有路就踏出一条路来,待与石头城到阿耍落的徒步路线汇合后,再掉头走山脚处的小路,经牦牛科、玉庐坞、般阔坞回到满谷坞老家。

我们花了10多分钟的时间,从空补垭口来到祭天台。越靠近穹顶一样的祭天台,视野就越开阔,对面另一座山更显高大巍峨,似巨大屏风、如彩幕般一字排开,高耸入云,赫赫有名的太子关横岭映入眼帘,蔚为壮观。然而我的心情却很沉重,在这个绝美的风景处,散落着残破不堪、早已无人光顾的古祭天台,神木、神石、祭坛不见了踪影,双手合十的观音石像被敲掉了头颅,唯有残垣断壁,荆棘丛生,顿生寒意……曾几何时,维系着人与自然内在联系的神圣仪式活动被彻底中断,虔诚的大东巴和悠远的祭天古歌早已离我们远去……回顾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我不禁悲从中来,又想:为什么祭天在过去的纳西人生活中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为什么纳西人的祭天与中原古人祭天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些都是很有意思和价值的伤感话题、研究课题。

在祭天台行叩拜礼后,我们继续前行,正如预料的那样,行至此处基本无路可循,好在山顶植被稀疏,坡度不大,沿山脊线缓慢前行仍不失为明智之举。行进途中,我们不时停下来席地而坐,一边休息,一边像看电影一样静静欣赏风景。心想,如果能将这段路改造成观景步道,那该有多好!有以下原因:第一,山脊线上视野最佳,风景最美,举目四望,北面的太子关横岭,东面的阿祖山和金沙江,南面的拉伯补、石头城和整个宝山河谷,西面的克灵居神山尽在眼前,目之所及,皆成风景;第二,因阳坡边缘较陡,阴坡地带植被茂盛,唯有位于分界线处的连绵山脊线,才是最适合观景行走的天然路径和理想选择;第三,环太子关高中低线是开展宝山山地户外越野的最佳选择,绝美的风景加上底蕴深厚的历史故事,对户外人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但只能成为“高端稀缺路线”,如果想要开辟一条适合所有人的“亲民路线”,我认为还得是脚下的这条“龙脊步道”。

这里无疑是欣赏太子关、金沙江的绝佳线路。一步步沿山脊线往下走,就离金沙江、阿祖山、石头城越近,“两山夹一江”美景更加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在太子关横岭绝壁的末端,在对面宁蒗阿祖山的夹峙下,两山呈相交互锁之势,金沙江在三千尺高的绝壁下流淌,构成了一幅玉壁金川的恢宏画面。我想,如果没有太子关和金沙江,石头城将会逊色太多,甚至有可能不会存在;太子关、金沙江之于宝山乡和宝山石头城,相当于玉龙雪山、金沙江之于丽江市和丽江古城,都是绝妙完美的神来之笔!缺一不可的天作之合!另外,如果我们深思,那么试问太子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更大的地理单元空间范围内,放眼三江并流区域乃至横断山地区,最神奇的一点是,由于受板块碰撞地质内力的作用影响,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高黎贡山、梅里雪山、点苍山、玉龙雪山等一系列周边的名山大川,纷纷“东西横断、集体南转”,无一不选择了南北走向。然而,我们面前横空出世、特立独行的太子关天堑,却是罕见的东西走向,这是因为前者受地球板块内力控制,而后者的形成,则更多与金沙江切割和风雨侵蚀有关,两者的成因和规模体量均不相同。与虎跳峡、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一样,在金沙江彻底冲破关山阻隔之前,太子关横岭与对面的阿祖山连为一体。

接着,我们又在路边看到很多由干草细枝层层铺垫起来类似地毯一样的粗糙窝状物,大大小小有十几个,连成了一片……

正迷惑时,阿福解释说:“这是一个被遗弃的野猪窝。这里少有人至,成群的野猪白天吃饱了在这里晒太阳,晚上抱团取暖睡觉,成了一个天然的野猪乐园。从窝的大小判断,这群野猪有大有小,不知什么原因又被遗弃……”

我们边说边走,几百米后,又路过两三棵低矮栗树,很多位于树冠部位的枝条被掰断,再细细看,栗树上结着一颗颗饱满的果实。阿福又说:“哥哥,这是熊爬到树上,坐在树上掰断枝条采食栗果留下的痕迹。从这些十分新鲜的枝条上看,时间应在一两天内,也有可能才刚刚离开。”

我壮着胆子爬上树,站在微微抖动的树杈间,只见向阳的树冠层上还残留着许多吃剩的栗树枝条,最大的一根约有水杯那么粗,上面还有几缕粗硬的毛发团,显然是黑熊在树上摩擦剐蹭后留下。从树上往下看,河谷对面的石头城历历在目,甚至听得见田地里劳作农人的声音。我认真地说:“这头熊应该是赶来参加三天前举办的第六届‘大山奉音’民族旅游文化节,它很会享受,一边在树上享用美食,一边欣赏在对面停车场举办的石头城旅游推介盛会,晚上还在浪漫的月光下听着悠扬的葫芦笙、热闹的广场舞歌声入眠,的确很时髦,也很有‘文艺范儿’!”一席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对路上突然遭遇老熊的担心也减轻了一些!刚才,警敏的阿春似乎听到了两三声熊的叫声!后来我想,也许栗树、熊和野猪的弃窝举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吧!

再往前,经过信号塔和“罕音补”(纳西语意为大风坡),翻过公路,我们继续朝金沙江方向走,直到下午两点左右,又困又热、饥渴难耐的我们才在一处阴凉的灌木丛底下用了一顿简餐。

半小时后,我们又继续上路,头顶烈日,江风拂面,在怪石嶙峋且完全没有路的山脊线上一步步辗转腾挪、攀缘跳跃前行,这一段的景致极美。

3点半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离金沙江边仅有二三百米远的一个小高点上,正好与从石头城去往阿耍落村庄的江边小路相接,是一处欣赏风景的好地方。有人在台地上平整出了一块立锥之地,大概是想弄一个观景台或者瞭望亭吧!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因为我们已来到了当天行程计划中的最远点。剩下的路程,无非就是从眼前的另一条小路折返回去,经石头城对面的牦牛科、玉庐坞、般阔坞等村庄回家。这时,一位四五十岁的纳西汉子向我们走来,这是当天我们碰到的第一位路人。经询问,方知他在寻找野生蜂蜜,把我们当成了迷路的外地游客,这才过来与我们寒暄碰面,我们谢过他的好意,又确认了道路,踏上归途。

回去的道路依旧陡窄难行,但与之前的山脊线探险相比轻松很多,因此我们嘴里哼起了熟悉的歌曲。几公里后,沟谷里的田地渐渐多了起来,路旁有很多竹子、芭蕉、常青藤、仙人掌等植物,虽近寒冬,但仍枝繁叶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接着,前面迂回的山坡上出现了一个小村——牦牛科村。该村位于石头城北面,玉庐坞下方,海拔1700米左右,海拔低、光照好、人口少、水源足、田地平整,是一处理想的宜居宜业之地。村子里很安静,我们一行鱼贯而入,几乎没有见到人,也没有听到狗叫声。

出村后继续赶路,行进在牦牛科村和玉庐坞村之间的田间小路上。此时此刻,夕阳西照、空气清爽、土地平旷、阡陌交通,还有一条小水沟和我们一路如影相随,一些落差大的地方,水流撞击着下方的沟壁和岩缝里的石头,弄得水花四溢、热闹喧哗。当飞溅的水花轻盈地溅落在我的鞋面上时,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满足感……沟边的田地里,大部分是初长出来的蚕豆苗、小麦苗,还有未来得及收割的零星玉米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片片绿得发亮,且枝丫上挂满了沉甸甸橘红色硕大果实的柑橘林,还有那一丛丛充满了浓浓热带异域风情的火龙果树。行进在这样美丽、祥和、宁静的山水田园之间,有一瞬间,我不禁产生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奇妙感觉,似乎找到了高人隐士回归自然、寄情山水的乐趣!

傍晚时分,我们又回到满谷坞村。这一夜,我想了很多:如果说丽江是“被遗忘的王国”,滇西北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那么我的家乡——宝山就是一座被遗忘的“山地王国”、一处遗世独立的“桃源秘境”。

综合来看,宝山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宝山位置偏远闭塞,境内高山环峙,大江拱卫,阿祖山、拉伯补、克灵居、太子关等高山近在咫尺,金沙江环其左右,兼具“山地王国”的特点和“桃花源”之韵味,是久居城市的人们向往的一域奇境秘境和净地乐土。

第二,宝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方,其境内有千万年前的古老壁画,石头城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革囊渡江”翻越“太子关”天堑后南征大理统一中原,终成千古绝唱佳话。1277年和1279年,宝山分别建县和州。

第三,宝山文旅资源富集,具有品位高、组合佳等特点,可简单归结为“山水林田城、古今中外奇”十个字,即山地王国、一江春水、原始森林、田耕文化、宝山石城、古老意境、奇境秘境。

第四,宝山地形立体,光热水条件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潜力巨大,是一域既可避暑又能避寒的宜居宜业宜游宝地。

第五,宝山人纯朴、善良、热情、勤劳、智慧,而且能歌善舞,但有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保守倾向,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相对欠缺。

第六,美好前景与现实有巨大落差。宝山有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历史机遇和加快发展的优越条件,但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撑、农村空心化等突出问题,需持续加大交通、水利、规划、环保等方面的建设与投入。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