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是丙午年。
这不是随口一说,也不是网上查一下就完事儿的事。得真懂点老历法,才知道这“丙午”二字是咋来的,又是啥意思。

有的人一看“丙午马年”,就想当然地觉得,哦,今年属马,丙午应该是个啥马的代号吧。其实真没那么简单。马是属相,那是地支“午”对应的动物,可“丙午”这两个字背后,是老祖宗几千年推演出来的一整套纪年体系,叫“干支历”。
说白了,我们现在用的是阳历,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分得明明白白。但古人没用这些,而是靠“天干地支”两套符号组合来记录时间。不只是记年份,连月份、日子、时辰,都靠它。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天干配一个地支,头尾一对一,一轮下来一共六十组,轮完再来一轮。我们常说的“六十甲子”,指的就是这六十组干支。
所以,丙午只是其中一个,排在第三个“丙”和第七个“午”搭配那年。这一轮上一次出现丙午,是1966年,再往前是1906年,六十年一轮回。
到了2026年,就轮到它了。
那问题来了,丙午年到底代表啥?年景好不好?老百姓能不能过个安稳年?
别急,这种事,古人早就有记录。
他们不光总结天时地利,还爱写进书里,一本比一本讲究,像是《地母经》《枕中记》《协纪辨方书》这些,咱都得翻一翻,看看当年人是咋说的。
说白了,这不迷信,是文化。你不看还真不知道,古人研究年景,比我们看天气预报都讲究。
先翻《地母经》这本书。
它不是一般的书,它是干支纪年与农事节气结合起来的宝典。六十年一轮回,每年一首诗,一段卜词,用来预判来年气候、农业收成、疾病灾情……一本经书,全写满了人对土地的敬畏。
那丙午年在《地母经》里怎么说呢?
“太岁丙午年,春夏多洪水。鲁卫多疫灾,谷熟益江东。种植宜高地,低源遭水冲。天虫见少丝,桑柘贱成笼。六畜多瘟疫,人民少卒终。”
读下来第一感受:水多。
春夏水大,甚至说了“洪水”二字。洪水一来,最先受罪的,就是那些地势低的庄稼地,所以文中直接提醒:“种植宜高地”,意思就是种地尽量选坡地、高地,别图省事儿去那洼地。

鲁卫之地疫病多——鲁卫在哪?指的是山东、河南一带,尤其是黄河流域沿线地带。那地儿本身就水网密布,春夏又来洪水,潮湿闷热,病气就容易滋生。
不过也别太悲观。文中也说了,“谷熟益江东”,江东地方反而可能收成好。这地方主要是江苏南部、浙江一带,虽然水也不少,但那边排水条件比北方强,可能就能避过水灾。
再翻一本书,《枕中记》。
这本就有点传奇色彩了,据说是古人梦里得的启示,孔夫子托梦来的……咱就不管真假了,主要看它说了啥。
说丙午年:“水滔滔”,“低田遭水没”,“六畜多灾瘴”,这些话跟《地母经》里基本对得上。
可有一个地方挺扎眼的——它说“天虫口如刀”。
啥是“天虫”?有的说是桑蚕,有的说是蝗虫,反正都不是啥好东西。口如刀,就是吃起来厉害呗,估计那年虫灾也得防一手。
两本古书说的核心意思都差不多:雨水多,防水患;种地别选洼地;江东可能收成不错;山东河南那一带要注意疫病。
就这点来看,2026年这一年,怕是“旱涝并存”,有福也有祸。得看你在哪儿、种什么、备没备好。
那现代气候机构咋说呢?
国家气候中心给出的预测是,2025年冬季(也就是2026年开年那段时间)气温整体偏高,暖冬特征明显,但波动大,冷暖交替频繁。
听起来有点意思,一边说暖冬,一边又说降温过程频繁——这就跟咱们看到的古书记载里“水多灾频”有点对上了。
而另一个消息就更值得注意:美国NOAA气象局发布了拉尼娜预警,2025年10月到12月的拉尼娜概率达到了71%。
拉尼娜啥意思?简单说,就是太平洋赤道水温异常偏冷,会影响全球气候。对我们来说,拉尼娜通常意味着冷空气活跃,降水增多,冬天容易偏冷、易有极端气候。
拉尼娜一来,北方就得注意早霜、寒潮;南方就要防“湿冷”,那种“雨夹雪不化,冷得钻心”的冬天,可能就来了。
这不,古书说“洪水、疫病、虫灾”,气象局说“降温频繁、湿冷可能”,虽然是两套体系,说法不同,但交叉比对下来,感觉倒是互相印证了不少。
那咋办?丙午年到底凶还是吉?
说实话,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像《地母经》里也说了“谷熟益江东”,就是说不是所有地方都不好。江东一带,也许风调雨顺也不一定。
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光有天时还不够,还得看你这块地,是不是能避灾就福,再加上人为的准备、应对,才算完整。
现在科技手段多了,种田也不是靠天吃饭那么简单。低洼地提前做好排水,水稻该选耐涝品种就换,虫灾该防治也防治。说到底,古书给的是提醒,不是命运的注脚。

说了这么多,其实咱心里都明白。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是老祖宗留下的一把时钟,但这钟怎么看,还得结合现在的天、地、人。2026年是丙午马年,古书上说它水多灾频,但咱有天气预报,有水利设施,有种子技术,也有经验在身。
咱不怕它水多,怕的是看不清、想不明,明知道有可能出事儿还不防备。
所以说回来,今年丙午年你在南方?那得盯紧梅雨季、暴雨季;你在北方?提防好春旱、秋涝,备好冷空气一波波来。
不是让人迷信古书,而是提醒一句:
这年景,到底咋样,还得咱自己看着办。
你怎么看?你家那片地,明年是个好年吗?
欢迎留言,说说你对丙午马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