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当天,上海静安寺商圈的TWOI新店被勒令立即停业——现场有人在酷热中晕倒,还有两位顾客中暑送医。
那天是8月16日,太阳一早就像要把地面烤裂。
静安寺商圈的CP静安商场外,队伍从商场入口蜿蜒到街角,手里握着邀请函的人眼里闪着光,好像等着一场盛大的庆典。
TWOI,这是个在小红书上被无数博主安利过的设计师女装品牌,第一次在上海开店,更有几款限量新品据说当天会“秒没”。
有人凌晨就从外地坐高铁赶来,还有人前晚就订了附近的酒店——只为第一时间冲进店门。
可盛大的期待很快变了味。
商场外露天排队,气温直逼40度,地面蒸腾着热气,汗顺着背流到腰间。
队伍里不时传来小声抱怨,“怎么还不让进”“黄牛又插队了”。
偶尔推搡声夹在闷热的空气中,让人透不过气。
一个女生从早上七点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半才进到店里,太阳把她的手臂晒得通红,可最终她连心心念念的热门款都没买到。
更糟的是,有人直接在队伍里倒了下去——热浪与缺水,让她整个人瘫软在地,急救人员迅速赶到,周围的人被惊得后退一步。
那一刻,很多人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购物,更是一场身体的考验。
还有两人被确诊中暑,也被送去医院。
下午,不少人注意到门口多了一张公告:接到相关部门要求,TWOI上海门店于8月16日即刻停止营业,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不甘心地盯着紧闭的玻璃门,有人低声议论“这是怎么回事”,还有黄牛抱着一叠邀请函骂骂咧咧地离开。
后来才知道,店内除了结账速度慢、队伍排布混乱,还有黄牛兜售排队位置,现场秩序一度失控。
当天晚上,社交平台上已经炸开了锅——各种现场视频、照片铺天盖地,有人晒出自己手中的邀请函配上“白等一天”的无奈表情包。
8月17日,品牌主理人、“网红兵熊小英”在社交媒体发文道歉,称未能预料到人流量和高温的叠加会带来这样严重的后果。
她说,团队正在制定补偿方案,请大家再给一次机会。
8月18日,品牌发布了正式道歉信:所有持有邀请函并在16日到店的女生,可报销往返交通和当日住宿费用,另外还会补偿每人1000元购物礼金。
当天中午1点,TWOI上海店低调重启试营业,不过这次吸取了教训——改为分时段预约,每个时间段限50人进店,需要提前一天晚上在线抢预约名额。
这场从开业到闭店再到重开的折返跑,让很多人唏嘘。
有人说,这是一家店对流量与秩序关系的生动反面教材;也有人觉得,至少他们愿意赔偿,态度还算真诚。
但不可否认,初印象已经被高温、混乱和意外深深刻上了痕迹。
其实,近来上海商圈的安全话题频频登上热搜——8月15日,茉莉奶白门店的天花板砸伤员工,抢救无效去世;8月17日,南京西路一空置店铺的玻璃橱窗倒塌,致一人身亡、一人受伤。
短短几天接连发生的事故,让人对“逛街”这件事都有点心惊胆战。
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不该只是纸面上的承诺。
回头看TWOI的首店风波,它其实不是孤立事件。
在高温天、在流量狂潮里,管理松一口气,风险就会找上门。
开业日的热闹场面原本可以是品牌故事里最闪亮的一章,却因为准备不足和应对混乱,成了一次代价高昂的公关危机。
有人问,这件事之后,TWOI还能靠颜值和设计吸引人吗?
我想答案并非绝对。
有些顾客会因为补偿和改进选择再给一次机会,有些人则可能永远记住那天的闷热、人群和倒地的身影。
毕竟,体验和情绪,比一件限量裙子更能留在人心里。
或许,这正是商家和消费者都该记住的——无论多么闪亮的营销和热闹的开场,都抵不过安全与秩序的底线。
一旦越过,后果可能比关一次店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