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披挂"防御"外衣的北约集团,如今已在全球扩张的迷途上演变成刺向中国的主刃。
这绝非偶然的定位失误,而是精心炮制靶心的战略图谋。
当这个庞然大物公然染指台海、肆无忌惮地污名中国,我们看清了它穷途末路的焦虑,更看清了迫近的危险,北约已经公然站到了中国国家利益的对面,成为了我们必须直面的最大敌人。
恶意涂抹,扣紧莫须有之罪。
北约秘书长吕特于荷兰海牙的防长会议上的表演十足露骨。
他信口便将中国指控为俄罗斯冲突的幕后军火商,从虚无的导弹无人机零件供应到神乎其神的卫星情报支持,一张巨大而空洞的黑网被粗暴地抛向中国。
更显居心叵测的,是他悍然将北约拖入台海议题,妄称在可能发生的台海事端中"北约不能袖手旁观"。
这份公然越过国际关系基本线的宣言,其挑衅程度被欧洲媒体惊呼为"特朗普亚洲战略的借尸还魂"。
这不仅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赤裸侵略宣言,更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尊严的公然羞辱。
正是这些颠倒黑白、不顾法理的构陷与挑衅,深深惹怒了中国,点燃了不可回避的对抗之火。
雷霆回击,反制的第一枪已经响彻!
面对恶意挑衅,中国硬刚的回应如雷霆般迅疾。
外交部发言人掷地有声的历史拷问犹如重锤:"北约自己欠的血债洗清了吗?"这声质问直指其虚伪核心:一个依靠战争与扩张滋养的所谓"防御组织",何来颜面自命卫道者?更遑论其东扩政策将俄罗斯步步逼入墙角的历史教训仍清晰在目。
这一严厉质问并非停留在言辞对抗的层面,它代表的是中国外交打响反制"第一枪"的无畏气势,正式宣告了绝不容忍、坚决反制的立场。
外交战线的强硬姿态仅仅是对垒序章,更为震撼的反制力量已在深蓝之上酝酿凝聚。
就在吕特口出妄言之际,辽宁舰与山东舰双航母编队刚结束高强度实兵演练,以"两把钢刀直插太平洋"的雄姿向全世界彰显中国保卫海权的坚定决心和能力。
卫星捕捉到的山东舰歼-15战机单日起降超过60架次的数据,有力证明其运作强度已能与西方核动力航母媲美,让五角大楼的报告无法不承认解放军在关键海域已具局部优势。
火箭军向东南沿海迅速集结的"东风快递"与东部战区73集团军以万发炮弹覆盖台岛滩头目标的实战演练,更是国家反制意志的铿锵表达。
当海警2103舰精准以高压水炮将越界的菲舰艇阻挡在安全距离之外,美国航母编队只能在远处静默"观摩",这份"围观不敢动"的姿态暴露了虚张声势的本质。
这一系列海天之间的坚定行动与姿态,构筑起对"介入台海"狂言最强有力的现实回击。
北约为何急不可耐地制造"中国威胁论"?其动机在军费博弈中暴露无遗。
2023年北约军费总开支高达1.3万亿美元,其成员国尤其是德法等国,皆被要求于2025年前达成国防预算占GDP 2%的目标,仅德国就需额外掏出200亿欧元。
缺乏一个清晰强大的"敌人"画像,这些高昂的军事支出又如何获得国内民众和财政的通行证?中国便被其精心选为填满军火库经费的那颗棋子。
当吕特危言耸听地炒作"中国350艘军舰"和"核武扩张"时,他却刻意隐去了关键背景:美军现役11艘核动力航母与近4800枚庞大核武库的压倒性存在。
更被揭穿的是经济投入真相,瑞典智库数据显示,中国军费持续28年间维持在GDP的1.7%左右,这与美国常年超过3.5%的比重相比高下立判。
此番硬刚戳破的不只是数据谎言的泡沫,更是西方主导叙事下根深蒂固、服务于自身霸权逻辑的虚伪双标。
北约从"北大西洋"向亚太伸脚的所谓"正当理由",所谓应对中国影响力拓展,在历史回溯下更显苍白可笑。
追溯其五轮东扩历史,从1999年吸纳捷克、匈牙利,到2004年将波罗的海三国收入囊中,直至2023年硬拉芬兰入伙使俄芬边界徒增1300公里对峙线,这一系列挤压举动,如普京所言如同"枪顶在太阳穴"。
北约这种无视他国核心安全关切、持续进逼的扩张行径,才是地区不宁的万恶之源。
发言人郭嘉昆一针见血称之为"冷战设计师剧本的延续",并指其为全球动荡的"战争推手"。
当吕特在台海问题上对主权国家大放厥词之时,他显然忘记了北约在乌克兰战场表现出的力不从心,承诺给基辅的百万发炮弹成为空头支票,F-16战机移交延宕两年之久。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北约为向中国泼"援俄"污水之时,数据却揭穿这不过是转移焦点的烟雾弹,今年初中俄机床贸易骤降77%,而同期欧洲企业通过第三国对俄同类商品出口竟激增12倍!德研究机构更揪出北约成员波兰、罗马尼亚经土耳其向俄暗度陈仓输送大量芯片。
这份贼喊捉贼的戏码,使北约的道德高地瞬间崩塌为一片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