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已临近收尾,累计票房数额已超90亿大关。
本年度评分达8分及以上的影片数量众多,像《南京照相馆》《戏台》《罗小黑战记2》《浪浪山小妖怪》等作品均在列,这一暑期档堪称有史以来口碑最优的一届。
接下来,还会有《捕风追影》《青蛇》《死神来了6》《脱缰者也》等多部影片陆续上映助力,暑期档总票房有机会超越2024年同期水平。
暑期档落下帷幕后,电影市场的核心焦点就将转向国庆档,多家影视公司已着手推进相关影片的排档规划。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国庆档确定会上线的影片,以及部分尚未官方宣布、但极有可能登陆该档期的电影。
一、已定档的电影(10月1日上映)
01、《刺杀小说家2》
2021年春节档期间,《刺杀小说家》为观众开启了一扇通往奇幻领域的大门。
即便当时面临《你好,李焕英》与《唐人街探案3》两部头部影片的市场挤压,这部作品依旧凭借自身实力拿下10.35亿元的票房成绩。
前作中的赤发鬼,这个由《流浪地球》制作团队打造的CG角色,堪称国产影视特效领域的顶尖水准。
特别是在经历过《封神第二部》中“小蓝人”特效带来的落差后,赤发鬼的制作水准愈发凸显其高品质。
续集的故事围绕一个突破性设定展开:此前被路空文(董子健饰)和关宁(雷佳音饰)联手打败的赤发鬼,居然脱离原本的巨人躯体成功复活,不仅拥有了自我意识,还实现了能力觉醒。
觉醒后的赤发鬼(由邓超饰演真人版本),不再愿意做受剧情操控的虚构角色,它试图闯入现实世界,改变自己被预设好的命运轨迹。
由此,“刺杀小说家”这一行动的执行者,从前作中的关宁转变为赤发鬼自身,这种身份反转让影片的戏剧冲突强度全面提升。
导演路阳再次与《流浪地球》特效团队合作,专门花费超过6个月时间,打磨赤发鬼的毛发动态效果以及水下粒子崩坏场景。
从第一部传递的“普通人对抗神明”的反抗理念,到续集展现的“神明反抗创造者”的存在困境,影片构建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东方哲学宇宙体系。
而在影片创作之外,导演路阳始终坚持提升中国电影工业水准,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的超级英雄形象。
02、《抓特务》
从《芳华》中描绘的一代人青春悲歌,到《向阳花》里展现的底层女性生命力量,67岁的冯小刚始终在时代的细微之处挖掘人性的温暖瞬间。
此次,他带着新作《抓特务》强势回归,该片由曾创作90年代高分剧集《无悔追踪》的编剧史建全再次执笔,雷佳音、胡歌共同担任领衔主演。
故事开端设定在1949年开国大典的欢庆氛围中,派出所所长肖大力(雷佳音饰)从小学教师冯静波(胡歌饰)递茶时微微颤抖的手上,察觉到了异常的危险信号。
这部影片最具深意的部分,在于其呈现的身份反转所蕴含的荒诞寓意。
特务冯静波在被监视的过程中,意外成长为模范教师,甚至获得“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而肖大力却在特殊的动荡时期遭到降职。
长达四十年的追捕历程结束时,特务与警察之间的关系或许不再是单纯的对立,反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与回响。
当个人命运被宏大的历史进程所裹挟,追捕者与被追捕者,最终都沦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03、《熊猫计划2》
去年国庆档,《熊猫计划》起初并不被外界看好,却意外成为一匹票房黑马,最终收获3亿元票房。
依靠成龙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以及熊猫这一文化符号的双重助力,这部影片在海外版权售卖和品牌合作植入方面取得不错收益,推出续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成龙无疑是这部续作最核心的看点,此次他将继续与熊猫搭档,组成无人能敌的“双国宝”组合。
04、《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
这部影片是“猪猪侠”IP诞生20周年的纪念作品,当年追更的小观众如今已成为职场中的中坚力量,而那只红色小猪,也勇敢迈入了中年阶段的挑战之中。
该IP的原初创团队悉数回归,由系列作品的元老级导演陆锦明执导,确保影片延续纯正的“猪猪侠”风格。
影片以“中年过气演员重新夺回事业巅峰”为核心剧情,融入了中年危机、两代人关系和解等贴近现实的话题。
主角GGBond(猪猪邦德)为争夺新电影的主角席位拼尽全力,却意外卷入一场盗窃案件,无奈之下只能与老对手猪星星合作破解困局。
这部影片的目标观众不局限于儿童群体,还包括曾经喜爱“猪猪侠”的成年观众,不妨看看这只“老猪”能否凭借幽默风格同时吸引两代观众。
二、有望加入国庆档(未官宣但可能性高)
01、《志愿军3》
在过去两年的国庆档中,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系列前两部作品先后上映,今年该系列继续登陆国庆档的可能性极大。
“志愿军”系列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20亿元,通过全景式的叙事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貌,为三部曲的最终章打下了良好基础。
《志愿军3》将镜头聚焦于战争后期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被称为“朝鲜战场最惨烈战役”的上甘岭战役,以及没有硝烟却暗藏生死较量的板门店谈判。
李晓凭借出色的英语能力和战场经历参与到谈判工作中,而她与父亲李默尹、哥哥李想破碎的家庭,象征着普通民众对和平的深切渴望。
这部影片试图解答一个核心问题:当战争进入边作战边谈判的阶段,真正的胜利究竟是什么?
这场持续三年的银幕战争叙事即将迎来终点,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将永远不会停止。
02、《澎湖海战》
这是导演郑保瑞从业以来主导的规模最大的电影项目,前后历经34个月筹备、6个月拍摄,共有2179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
作为一部以“统一台湾”为主题的海战题材影片,没有比国庆节更适合它上映的档期了。
影片以1683年施琅率领福建水师统一台湾的战役为历史原型,镜头聚焦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展现战争中的铁血与硝烟。
为还原澎湖海战时期舰队的真实规模,剧组查阅了上百万字的历史资料,仿制出5种不同制式、共50艘17世纪的古代战船,其中12艘主舰的长度超过40米。
这些耗费大量资金建造的战船,大部分在拍摄过程中因剧情需要被撞毁或炸毁,仅有少数被博物馆收藏保存。
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十分明确: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
03、《用武之地》
该片是《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的全新作品,由宁浩担任监制,肖央、齐溪、任达华、郑恺共同领衔主演。
影片根据境外人质事件幸存者的真实经历改编,驻外记者马笑(肖央饰)与身为志愿医生的妻子潘文佳(齐溪饰),陪同工程师苗峰(郑恺饰)前往当地维修通信基站。
三人意外卷入当地的武装冲突,被极端组织绑架,在囚禁期间结识了华侨商人周伟杰(任达华饰),随后四人在战乱环境中开启了艰难的逃生之路。
与《万里归途》宏大的叙事风格不同,这部影片更注重刻画个体在战争中的求生本能,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探索。
该片能否延续《孤注一掷》《南京照相馆》的高票房表现,值得观众期待。
04、《得闲谨制》
作为正午阳光出品的首部电影作品,该片从筹备阶段就受到行业内外和观众的双重关注与期待。
影片由导演孔笙、编剧兰晓龙、制片人侯鸿亮组成的“黄金创作团队”联手打造,演员阵容方面则汇聚了肖战、彭昱畅、周依然等众多明星。
镜头聚焦于抗战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石牌保卫战”,尝试以普通民众的视角解读宏大的历史事件。
剧组投入1.2亿元资金,实景搭建出还原上世纪40年代风貌的宜昌小镇,影片中85%的场景采用实地拍摄,这一投入充分展现了正午阳光进军电影领域的决心。
兰晓龙通过剧本打破传统的英雄叙事模式,孔笙则用镜头关注战乱中普通民众的生存困境,这部影片注定会成为一部风格独特的主旋律作品。
后记
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下)》目前处境较为尴尬,原本计划借国庆档顺势推出,但由于上部作品口碑不佳,导致其上映时间变得难以确定。
毕赣导演的《狂野时代》在今年5月戛纳电影节展映时,观众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加之作品本身具有较强的文艺属性,并不适合与众多商业电影同期竞争上映。
不过,前文介绍的这些影片类型已经十分丰富,涵盖战争片、特效片、合家欢电影、儿童片等多个类别。
各位读者,你们愿意为哪一部电影购票观影呢?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