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10-07 20:04 点击次数:122

欧盟拒美对华高关税,忧通胀与产业受损,欧洲算清经济账

美国商务部在2025年9月中旬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此举发生在美国与中国在西班牙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之前 。

美方的这一行动,被认为是为谈判增加筹码的举动 。

与以往不同的是,中方此次的反应极为迅速。 在美方公布清单后不到半小时内,中国就连发两项调查,直指美国的芯片与集成电路领域 。

这种迅速而强硬的反制姿态,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不会接受在谈判前玩弄“小动作”的行为 。

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向欧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欧盟跟随美国的步伐,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 。

其理由是“惩罚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 。

然而,欧盟最终拒绝了美国的这一提议 。 欧盟方面经过评估认为,对中国加征如此高额的关税,欧盟自身将难以承受其代价 。

这意味着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汽车、机械设备、药品等商品价格将全线大涨,本就高企的欧洲通胀将被进一步推高 。

中国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德国的汽车产业、法国的奢侈品、意大利的机械工程都深度依赖中国市场 。

任何对华的关税措施都可能招致中方的报复,从而使这些欧洲的支柱产业遭受直接损害 。

对欧盟而言,跟随美国或许能换来“政治上的一致”,但在经济上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中国此次迅速而果断的反制手段,也对欧盟产生了直接的震慑效果 。

中方“硬碰硬”的姿态表明,如果欧盟贸然跟进美国的行动,其后果将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演,而是可能随时降临到欧洲企业身上的实质性报复 。

中国外交部曾多次强调,如果中方的正当权益受到损害,必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 。

相比于美国隔岸观火的地理优势,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失衡,欧洲的产业链将首当其冲 。

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也使得其难以轻易跟随美国的一致步调。 欧盟的对外政策需要27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 。

在特朗普提出100%关税提议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国甚至公开表示不会接受这样的措施 。

德国媒体也直言,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这种内部的分歧,使得特朗普的威逼在欧洲激起的更多是抵触而非团结 。

欧盟此次拒绝跟随美国对华加征高额关税,并不代表其突然变得“亲华”,而更像是一次基于理性利益计算后的务实选择 。

欧盟仍希望对俄罗斯保持压力,但他们更倾向于采用一些更为精准的制裁工具,例如针对影子油轮或特定银行,而不是冒着巨大的经济代价去触碰中国这样的经济体 。

这一事件也暴露出美国与欧洲在对华策略上存在的分歧在扩大 。

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而欧洲更多地将中国视为“经贸依存下的复杂伙伴” 。

欧盟或许可以在政治上附和美国,但在经济上无法做到彻底切割 。

特别是在新能源、绿色科技、汽车产业转型等领域,欧洲反而更需要与中国的合作 。

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与平衡并非首次。 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欧盟曾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决定加征临时反补贴税 。

作为回应,中方迅速对产自欧盟的乳制品、白兰地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

这些反制措施具有高度的针对性,直指法国等推动对华关税国家的优势产业 。

欧盟内部在对待中国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也存在明显分歧。

德国、匈牙利等国明确表示反对加税 。 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其汽车产业与中国市场联系紧密 。

匈牙利国家经济部工业事务副国务秘书纳吉·亚当甚至表示:“加征关税有百害而无一利,不管是对消费者还是市场相关方,在我们看来,这是误导性的保护主义行为。 ”

经过多轮磋商,中欧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逐渐接近达成解决方案。

双方可能会达成一项协议,对在欧洲销售的中国电动汽车设定一个最低价格 。

这种价格承诺方案是一种务实的妥协,避免了全面的贸易战。

欧盟最终拒绝跟随美国对中国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是基于其自身经济利益的现实考量 。

中国迅速而坚定的反制能力,让欧盟清醒地认识到对华强硬可能带来的直接后果 。

工厂的订单、农民的收成、市场的份额,这些实打实的经济压力,最终让欧盟在这次博弈中踩下了刹车 。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