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终于扛不住特朗普的关税重压,墨西哥终于松口了。
墨西哥政府已悄悄向国会递交草案,准备对中国商品开刀,目标直指汽车、纺织品、塑料等老百姓的日常用品。
中墨双边贸易额刚突破1000亿美元就要跳脚。墨西哥这步棋是聪明还是糊涂?美国的威逼究竟有多大威力?
作者-常
当1.3亿人口大国遇到关税大棒,地理宿命无法逃脱
先说说墨西哥的地理宿命。
紧挨着世界头号强国,这本身就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墨西哥经济就像连在美国身上的输液管,血脉相连却又受制于人。
墨西哥82%的出口都流向美国市场,这种依赖程度在全球都算罕见。美国一旦变脸,后果可想而知。特朗普深谙这个道理。
他提出的"北美堡垒"计划,表面上是要强化北美三国合作。实际上是把墨西哥当成了挡箭牌。
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话说得很直白:"墨西哥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必须符合北美利益"。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们的生意我说了算。
更要命的是,墨西哥还成了中国商品的"跳板"。2024年上半年,经墨西哥转口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总额同比暴涨43%。
这让特朗普如鲠在喉。他签署行政令,威胁对任何通过第三地转运的商品征收高达40%的"转运税"。墨西哥瞬间从合作伙伴变成了"共犯"。
墨西哥的"一石三鸟"算盘,利益博弈背后的生存智慧
往深了说,墨西哥这招其实挺精明。表面看是向美国妥协,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一石三鸟"策略。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曾誓言对抗"对等关税",现在主动递交对华加税草案,算是给了特朗普一个台阶下。这样既缓解了来自华盛顿的压力,又避免了更严厉的制裁。
细心的人会发现,墨西哥把加税计划放在了2026年预算中。也就是说,利用了时间差策略。就算通过了,真正执行也要等到2026年。
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中美贸易战不可能持续到那时候。
看似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为自己留下了巨大的回旋余地。到时候政策环境变了,这张支票自然就作废了。
为了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墨西哥既没有完全倒向美国,也没有彻底得罪中国。这种"两面下注"的策略,在国际关系中屡见不鲜。
墨西哥全国工业联合会已就关税调整向政府提交风险报告,担忧对美贸易依赖度过高将影响国家自主性。这说明墨西哥内部对这种过度依赖是有清醒认识的。
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拉美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墨西哥这一动,整个拉美都在看。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现在都面临着类似的压力。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与这些国家展开密集磋商,要求统一对华关税政策。
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国在拉美的4500亿美元投资可能面临重新评估。
墨西哥占了其中的18%,如果贸易环境恶化,这些正在洽谈中的新能源、数字经济合作项目大概率会转向其他对华友好国家。这对墨西哥来说,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特朗普的"拉帮结派"策略正在见效。
据G20峰会期间的数据,202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已有17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实施某种程度的额外关税或限制措施。这个数字比两年前翻了一倍。
但美国的盟友并非无条件顺从。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欧盟国家对美国"强迫站队"普遍不满,部分成员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中国保持技术合作。
这说明,即便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理性的声音依然存在。毕竟,经济合作的根本动力是互利共赢,而不是政治绑架。
小国外交的第三条路,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中国商务部已经明确表态:任何效仿美国对华加税的国家都将面临中国的对等反制。这不是威胁,而是对任何"损害中国实质利益"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一边是美国试图维护的单极霸权,另一边是中国倡导的多极化世界。墨西哥的选择,实际上是在这两种秩序之间的一次艰难站队。
但好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的壮大,正在为世界提供新的选择。
就在不久后,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天津开幕,20多国领导人齐聚,包括普京、莫迪这些重量级人物。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合峰会,中国必然会借此机会深化与各成员国的合作,拓展朋友圈。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稀土、锂资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90%以上的中国出口型制造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整合,补贴因素影响已经边缘化。
这意味着,中国商品的竞争力来自真正的技术优势和性价比,而不是所谓的"不公平补贴"。
墨西哥以"保护国内厂商免受中国补贴产品竞争"为加税理由,这个借口明显站不住脚。
中国墨西哥商会副执行主席维克多·卡德纳指出:"征收关税并不是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的最佳方案。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还有很多其他途径。"这话说得很中肯。
单边主义的强风或许能吹倒几张牌,但吹不散合作共赢的大势。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相互尊重才是基本前提。"对中国进行施压、胁迫和威胁不是正确的做法。
结语
这场贸易政策的调整,表面看是墨西哥的"糊涂"选择,实际上暴露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困境。
但历史的车轮总是朝着合作的方向滚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的壮大,都在为世界提供新的可能。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你认为小国应该如何在大国博弈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