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09 11:15 点击次数:114

非洲伙伴采购印度战机?印媒:十架枭龙四架折腰,轻型战机才最优

说起非洲国家买战机的事,尼日利亚这几年来一直挺受关注的,尤其是印度和中巴的飞机在那儿拉拉扯扯的。印度媒体老喜欢吹自家LCA“光辉”战斗机,说它比中巴合作的枭龙强多了。去年年初,印度《欧亚时报》就发表文章直言,尼日利亚准备更换15架老旧的F-7战机,LCA才是正确选择,枭龙那边故障频繁,每10架就有4架飞不好。这话听着挺吸引人,但到底咋回事呢?咱们还得蹚一蹚,看看这些宣传的背后究竟咋回事。

咱们得先了解一下尼日利亚空军的底子,他们原来用的主要是老掉牙的成都F-7NI,那可是上个世纪的家伙,早就该退休了。从2016年开始,尼日利亚开始关注枭龙飞机,订了3架,到了2021年5月正式交付使用。这批飞机直接投入到反恐战斗中,用来打击博科圣地的武装力量。尼日利亚空军的领导当时还公开说,对枭龙的表现特别满意,夸它速度快,挂载武器也很灵活,在空中巡逻和攻击地面目标方面帮了大忙。到了2021年7月,他们甚至把枭龙用在战斗空中巡逻,表明这飞机不是摆设。

不过,印度那边也不咋服气。2024年1月26日,《欧亚时报》那篇报道直指枭龙的软肋,说印度空军用了LCA,服役率超75%,飞行中从未出事,还搭载了四余电传操控系统,载弹量能到1000公斤,机动性一流,挂点多得很。最狠的是,他们还从印度官方那儿挖出了数据:全球上百架枭龙里,有40架停运了,占了40%,说是飞不了。这数据出处没明说,但印度媒体就这么吭了出来,还强调印度自产的LCA用的都是本土武器,倒是比枭龙那进口零件多独立些。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出产的LCA,原本被看作是印度“自己造”的象征,从2001年首飞,直到2015年正式列装印度空军,走过了不短的路,挺自豪的。

不过,现实可没宣传那么光鲜。据说,尼日利亚空军用枭龙飞了几年,也遇上不少麻烦。有报道指出,到了2025年1月20日,尼日利亚和缅甸都把部分枭龙给停飞了,原因主要是可靠性、质量问题还有维护上的难度。尼日利亚的枭龙在航电系统上出过不少频繁故障,机载武器也遇到兼容性的问题。缅甸那边更直接,说JF-17不太适合实战,停飞了好几架。枭龙装的是俄罗斯RD-93发动机或者中国WS-13,保养维护确实是个麻烦,尤其是在非洲那些热带气候区域,尘土多,零件供应又不方便。尼日利亚空军的维修人员得从巴基斯坦或者中国调零件,拖得时间长,花的钱也不少。印媒说的不错,坠机率确实是个大问题。

讲真,LCA看着挺漂亮,但在印度空军内部用起来也挺纠结。截止到2025年7月,印度空军还就两中队在用LCA,总共才40多架,原本想要83架Mk1A,可交付进度一拖再拖。HAL的生产线不是太顺畅,今年1月才开始交付第一批Mk1A,2024年底的计划也泡汤了。印度空军更喜欢从外国进口战机,比如苏-30MKI和阵风,它们火力强,飞得远,LCA在他们眼里还就是个轻型型号补充。海军方面用的是米格-29K和阵风M,也没给LCA多留空间。如果LCA真那么牛逼,为啥印度自己军队没全部用上?

说起出口这事儿,印度自家LCA推到非洲那也是挺热闹的。2024年12月7号,印度直接给尼日利亚一百九千多万美元的信贷,专门买Tejas Mk1A,还带上飞行员培训,外加三年的HAL技术支持。印度官员算盘打得挺精,觉得这价格比枭龙便宜,维护简单,还能帮尼日利亚搞个本地装配线。尼日利亚人确实挺感兴趣,早在2024年1月就有人传出谈判消息,甚至说要合资生产。但说到底,啥结果也没有。2025年1月21号,有报道说尼日利亚退出了谈判,主要原因是HAL产能不足,印度空军自个儿订单都还没搞定,又哪有空顾及出口。博茨瓦纳也跟着退出,理由基本一样。

尼日利亚挺有脑子,转头就去找意大利合作了。2024年10月14号,这边宣布要买24架M-346攻击机和10架AW-109 Trekker直升机,首批M-346预计2025年头就能到货。这个M-346是轻型攻击兼训练机,航程不错,操作起来也省劲,是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搞的,挺靠谱的。尼日利亚空军领导还带队去意大利实地考察,签了合同,还贷了6.18亿美元,买了6架M-346和一些弹药。这招儿走得挺稳,避免了跟印度和中国在这方面的正面交锋,直接选了欧洲货。M-346一机多用,既能空中支援,也可以训练,特别合适尼日利亚反恐这块儿,不用担心半路趴窝。

说到无人机那块儿,尼日利亚也挺精明,从中国买了几架翼龙2,2023年5月份刚收货,立马就投入实战,效果还不错。到2023年6月15号,公开展现了用翼龙2打击博科圣地武装的场景,无人机锁定目标后,一颗导弹下去,那帮地面上的百来号武装分子噌的一下就散了。这个翼龙2打击准头高,飞行时间长,空军对中国的航空技术挺认可,帮他们把曼达拉山脉一带的据点清扫得干干净净,节省了不少人力成本。反观印度那边,除了LCA宣传劲头再大,出口到那儿的类似装备少得可怜,战果也没啥说服力。

HAL的名声也因为LCA拖了后腿。说到他们的另一款直升机,北极星(Dhruv),2009年2月卖给厄瓜多尔7架,总花费超过五千万美元。然而,事情没怎么顺利,竟然出了事故:2009年10月27日,一架在军方庆典上坠毁;2015年1月13日,另一架掉进水库;还剩两架在2015年1月27日和训练时都撞地了。厄瓜多尔空军被吓坏了,2015年10月15日就把合同给撕了,剩下的3架也扔仓库放着不管。这以后,拉美国家对HAL的产品敬而远之,巴西啥的都不敢试。HAL的事故率高,生产质量控制不行,这事儿一传到非洲,尼日利亚自然多想一层。谁买飞机不都看重安全,命比钱宝贵嘛。

这个事儿背后其实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军贸的一个真实情况。印度打算靠“印度制造”这个旗号,把LCA推出去,算是个亮点,但研发过程挺长,关键部件比如发动机还是得从GE F404进口,虽然说本土化率超70%,实际依赖进口没少。这边厢,枭龙呢,是中巴合作开发的,生产速度快,出口也挺多,比如缅甸、尼日利亚、阿塞拜疆,2025年5月阿塞拜疆还追加了40架订单。价格方面,差不多在3000万美元一架,比LCA Mk1A还便宜点,不过枭龙已经有成熟的用户和维护网络,随用随修。尼日利亚用着枭龙,虽说也出过点问题,但好歹能飞,作战纪录那儿摆着,性能还是有保证的。

印度出口遇尴尬,主要还在于产能不足和信誉有限。HAL每年大概生产16架LCA,2025年还得忙着满足印度空军180架的订单,当然还有海军版要供货。非洲一些国家他们等不起,迫切需要安全保障,急死了,尼日利亚空军尤其烦恼博科圣地和西北匪帮,飞机得赶紧上阵。印度方面再给点信贷优惠,可交付时间不稳定,这一出场就凉了。到2025年7月,印度终于交出了首批Tejas Mk1A,但出口成交还是为零。相比之下,枭龙的表现就稳多了,累计销售突破150架,虽然2025年1月传出过飞行限制的消息,但尼日利亚还在继续用,飞行并未完全停止。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